天翼小说网 > 放任时光里的布鲁斯 > 第四章 光

第四章 光

天翼小说网 www.tianyibook.la,最快更新放任时光里的布鲁斯 !

    以后,每次来望湖厅看到娉婷婀娜的小青,还是很难与那个和我骑行七十公里的运动女孩联系起来,仿佛那天的骑行就像是我以前许多个毫无价值和意义的空想一样——只是一个白日梦。

    这种交错的感受对我产生了若即若离的梦幻感。加上挥之不去弗洛姆的理论,开始想入非非:我觉得她人不错,志趣相投,假以时日,我或许能打破这个梦——让她成为我的女朋友,从她较难掩饰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一些东西。

    然而,谁都猜不透生活的谜底。正当我锁定目标跃跃欲试之时,过完元旦不久她就从湖畔辞职了。

    那天阳光不错。我插完花,又和她到窗外平台上晒太阳,欣赏那永远看不厌的西湖胜景。这个时候我们通常会聊些关于旅行和流行歌曲的话题,但那天她一直没吭声。半晌,她没头没脑地来了一句:

    “我要走了。”

    “嗯?……去哪里?”

    “……我意思是,我要辞职了。”

    “合同到了?”

    “没……但我不想做了。”

    “为什么?”

    “不为什么,就不想呆在这里了。”她眼神如冬日早晨迷雾般凄迷,望着楼下的湖光山色,能让人感到内心的冰冷。

    我刚想再问些什么,餐厅里小青的同事已在喊她——午餐时间快到了。

    “你……我,我先过去了。”她欲说还休,给了我一个留连不舍的眼神,转身急匆匆向餐厅走去。

    一切来得过于突然,我没意识到这竟是我与小青见的最后一面。

    半月后我收到一张来自厦门的明信片。小青说她刚把厦门玩了个遍,暂时在那里的酒店里上班,还留了电话;她说她是候鸟的性格,不会在一个地方呆很久;她怀念和我一起的日子,对于这次突然辞职和失约的绍兴之行,她向我道歉。说如果有缘,希望以后能补上。最后邀请我有空去厦门时找她玩。

    看来我还是把她看简单了。就这样,小青成了我的未解之谜。

    我觉得小青邀请我去厦门玩是个礼节性的说辞,骑行绍兴的计划也因无人响应而一直搁浅。

    我消沉了一段时间,整天无精打采。这种浑浑噩噩的日子直到我遇到了我的西方音乐启蒙人——光,才让我重回对生活的积极状态。

    我清楚记得第一次见到光是在湖畔宾馆四楼的电梯厅,他正巡房出来路过景观窗户,窗外夕阳西下,阳光令人炫目。亦如他的名字。

    光比我大一岁,瘦高个,皮肤白净,戴一副金丝眼镜,文质彬彬。说话声是醇厚的男中音,不紧不慢,温文尔雅。工作性质原因,我行动比较自由,常去他那儿串门,音乐是我们共同的话语。

    幼时父母工作忙,上幼儿园年龄尚早,曾在寄养家庭呆过一段时间。那户人家有一台收音机,故我对于音乐的启蒙较早,四、五岁就常在父母单位的同事面前表演样板戏,毫不怯场;学生时代又遇到来自音乐世家的同学榕生,让我领略到音乐的无穷魅力。那时以听港台流行乐为主,麦当娜、杰克逊等国际巨星的名字也有耳闻,但能听到的机会十分有限,对于浩瀚的西方流行音乐还是完全陌生。

    光十分低调。之前我一直不知道,我面对的是彼时杭州城里少有的几位西方音乐“学者级”人物之一。我有次在他面前炫耀学生时期听过的英国威猛乐队(wham!)的《careless whisper》(无心快语),以证明我听英文歌并不晚。

    光笑着说:“你知道美国的威猛乐队吗?虽然他们成立比较早,不过最后还是英国的威猛乐队红了。”

    我吃惊不小,光继续说道:“威猛乐队是第一支访问中国大陆的西方流行乐团。四年前(1985年),威猛乐队最红火的时候他们就来过bJ工体了,在一个人们甚至不知何为摇滚乐的国度里,上演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摇滚演唱会,盛况空前。国人第一次真正面对面地感受到摇滚乐的强大魅力,体验了世界第一流摇滚乐队的风采。”

    我彻底傻眼了,发现光就像快磁铁吸引着我。

    光还向我介绍了海外流行乐进入国内的基本流程。

    音像制品为国家统一管理,引进什么歌星、唱片须相关管理机构许可才能进来。这个机构就是“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经过其各种复杂程序运作,海外唱片磁带才能到达它的终端:各大城市的中图门市部和外文书店。

    杭州的外文书店坐落于西湖之畔的六公园,是城内“文青”、“潮人”的汇聚之地,既有像我这种无名之辈,也有后来改变了世界的人——Jack ma(马云)。当然他那时也默默无闻,在杭电(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当英语老师。逛外文书店成为其时年轻人的一种时尚,我的进口版麦当娜《Like A Virgin》就是在这儿花了十六元“巨款”买的,被同学大头称为“疯子”。

    湖畔宾馆离外文书店仅一街之隔,我三天两头要溜过去看看有没有新到的磁带唱片。其实主要看磁带,录音机比较普及。在刚解决了温饱的年代唱机还是奢侈品,因为需要功放、音箱与之匹配……且黑胶唱片价格昂贵。

    每次步入外文书店的台阶,两边橱窗陈列的唱片多是些一成不变老面孔,就如早些年走进新华书店里那些马恩列斯着作。唱片多为古典、轻音乐,也有少量流行乐。如戴着黑框眼镜的希腊女歌手娜娜·莫斯科利(Nana mouskouri)、美国歌手尼尔·戴蒙德(Neil diamond)等,看封套就提不起劲来。此外就是那些不知所以的唱片,没有中文说明,想必一定积了不少灰尘。

    西方音乐在那时还是被戴着有色眼镜来看。至于进口和引进什么唱片,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批部门领导的“政治觉悟”而非“音乐修养”,造成西方音乐在国内传播远远滞后的局面,这对一个国家整体文化发展的健康度来说并不是好事。

    光的英文很好,店里那些不知所以的欧美专辑都是通过他才弄明白的。有次店里到了一批进口磁带,价格不贵,但都不知来路。也不能试听,只能按封面的喜好买了几盒。到宾馆赶忙找光过过眼。

    光扶了扶金丝眼镜,像个行家鉴定古董般看着一盒盒磁带上的英文字母,半晌才说了四个字:

    “没听说过!”

    我心里咯噔一下。

    看到最后一盒他说:“christmas,圣典专辑。”我晕!我喜欢摇滚或流行乐,慢悠悠的圣诞歌不是小孩和老人们听的吗?正要叹气,光镜片后面的眼睛突然放出光来:

    “等等……”

    他仔细看了磁带背面的目录说道:“都是摇滚、流行界的明星唱的!”

    好歹是给我挣回点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