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小说网 > 小货郎 > 第63章 第 63 章

第63章 第 63 章

天翼小说网 www.tianyibook.la,最快更新小货郎 !

    第63章

    纪彬倒是不敢夸大,毕育这件事就算没有自己,王知县也一定能想通的。这话一说,柴尺自然跟着恭维。

    王知县倒是没讲什么,只让纪彬好好回去休息,让他等着好消息。

    等纪彬跟柴力回纪滦村,柴力都没想明白是什么好消息。

    可纪彬懂啊,纪彬道∶"当然是修路,你觉得咱们县各个村里,谁最需要修路?"

    这都不用讲,肯定是荆高庄跟纪滦村。

    他们两个地方最适合修路,毕竟他们都有货物需要运出去啊。这个好消息,估计就是纪滦村附近的路会是第一修的。

    如果这不是好消息,那就没有好消息了。

    纪彬的笑都快藏不住了好吗。

    再说了,虽然上面拨款一万八千两,但这钱也不是全拿来修路的,说实话,一个县城需要钱的地方太多了。

    若是这个县城富裕,靠着交税就能养活衙门,那自然好。

    但穷到之前纪彬买个一百两的荒地都让邑伊县衙门高兴,,那就太穷了。

    虽然去年今年情况好点吧,但县城需要用钱的地方真的很多。那城墙河堤不重要吗?县学添置东西不重要吗?

    再找些差役巡逻不重要吗?还有建些桥,建些福利机构难道不重要吗?

    反正这些钱吧,只有一部分会放到修路上,但是修哪条路,先修哪,自然是知县做主。

    如今让他回去安心等好消息,这还不懂吗?

    要知道,官府修的路,可不是他自己那种石子路,而是正儿八经的三合土路。就算不用官道一里地要一百七十两的标准,那也差不到哪去。

    反正等消息就好。

    以纪彬对王知县的了解,他不是那种出尔反尔的人。

    所以纪彬回纪滦村的时候,心情格外地好。

    回家之后,又听说两位上司最后吃了一顿孙旺家的鱼之后,正式打道回府,一个回春安城,一个回宿勤郡。

    然后就可以着手拨款的事了。

    想必接下来一段时间,整个邑伊县都会大兴土木。这是好事啊。

    等路修好了,粮食方便运了,土特产方便送出去,甚至百姓还方便出来找活计干。有了路,一切都会活起来的。不管官府还是百姓,都能等到实惠。

    纪彬不用想就知道,其他两个县的知县,若是听说王知县得了这么一大笔拨款,肯定嫉妒得不行。

    更会悔恨万分,如果他们大胆点,也是能要来钱的吧?谁家县城不需要拨款啊。

    跟纪彬想的一样,在两个上司离开邑伊县之后,拨款的消息不胫而走,具体的数额他们可能不知道。

    但信里看着王知县春风得意的笔法,就明白他有多高兴了。

    让他们胆小,让你们不敢说。如今这款项啊,那都是他们邑伊县的了。

    别人只有眼馋的份。

    至于其他县?那当然眼馋啊,恨不得时间倒回,再让他们把钱要回来。但现在什么都晚了,眼看着王知县要平步青云,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没过多久,王知县的名字在春安城下面的县衙里都出名了。谁不羡慕有个这样的知县?能拿到拨款的知县就是好知县!

    这些事纪彬并不知情,但柴尺每次过来,都会跟他讲些趣闻,还说了夏大娘的儿子又寄来书信。这次他还是让会识字的过去,正好给夏大娘念一下。

    纪彬没想到,年前提了一嘴的事,柴尺还能记住,这让他很是感动。

    柴尺摆摆手∶"这算什么,我们俩家现在什么关系?"

    那自然是极好的关系。

    纪彬也不多说,他在心中也早就认定这个朋友。

    说话间,柴伯父在城西的那座桥已经修好了,用了木材,石料,铁链,可以说非常牢固。终于在四月初完工。

    要知道这个完工时间,原本正好赶上房知府跟谭刺史过来的日子。

    不过还好,参观没完工的项目,两个上司也不介意。

    但现在这个长十六米的大桥终于完工,浮桥也彻底不用,以后两边百姓来往更顺畅了。当然了,这种官府的桥都需要花钱的,钱收不回来,那以后别的东西也建不好。

    可是王知县有新拨款啊,直接说明,新桥跟之前的破旧浮桥收费一样,一人过桥只要一文钱。等于说,现在的桥更安全了,但费用一样。

    这话一说,河两边的百姓谁不高兴,坊间都是王知县的美名。

    若是以前,王知县肯定要考虑一下,过桥要不要涨价,可现在完全不用,他们县衙费用充足好看。

    根本不用这么做。看看,手底有拨款就是好。

    大桥四月初二完工,王知县亲自走第一趟,给第一个铜板,算是剪彩仪式。

    柴伯父这边做完,就让柴尺去纪滦村,说他们这些人休息个四五天,然后再去帮纪彬修桥。

    毕竟这活确实累人。休息是应该的。

    纪彬自然不会计较这些,毕竟修桥这种不是一时半会的事。只说让柴伯父他们休息好了再说。

    纪彬回纪滦村之后也是休息几天,期间包达也找上门,说深花坡那边已经定好了。那户人家已经准备多养几箱蜂蜜,等到五月份,就能送来几百斤。这花蜜算是酸果酒最重要一环,反正是不能出错,有包达盯着自然没错。

    当初纪彬觉得,酸果酒在春安城的销量,能达到一个月十五万斤。可这几个月下来,那边的销量基本稳定在十七万斤左右。

    这也就算了,最让人惊愕的是,邑伊县,盘临县,还有隔壁两三个方便买酒的县,这些地方加起来的销量,竟然也到了十五万斤。

    要知道春安城是大城,下面的县是小县。但几个小县加起来,消费潜力跟春安城差不多。

    这种情况,让不少人重新审视下面的消费能力。

    不管怎么样,酸果酒基本稳定在一个月三十二万斤到三十五万斤之间。

    而且除了老薛他们送酒到春安城之外,其他县城都是自己到邑伊县取,根本不用送货。这成本也省下来了。

    当初纪彬为了省成本还说过,这酒坛子也是他们的,所以渐渐酒坛子也能运回来。只能说酸果酒的利润,远比大家想象中丰厚。

    当然了,因为每个月都要酿三十五万斤的酒,酿酒坊酸果酒小组,又招了五个人。还好当初招人的时候,纪彬留了名单,直接让纪登找人询问他们愿不愿意来做工就行。这一问,大家当然都是愿意的,毕竟这是酿酒坊啊!这是纪彬的作坊啊!谁会不愿意呢。

    当初他们没被选上,有人还安慰他们,说万一酿酒坊再招人,还会找他们的。那时候以为是安慰的话,没想到竟然是真的!

    这种事自然是里长负责,自从他把小儿子清理出酿酒坊之后,这里就和谐得很。三个小组之间经常互相帮忙,关系不错。现在的酿酒坊带上里长他们,已经有三十九个人了。

    全都是有力气的男人们,只能说,现在没人敢招惹纪滦村,更不敢来找茬,不然这些人都会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这三十九个里面,带上包达,一共有十一个外乡人。包达就不用说,大家已经拿他自己人,还在酿酒坊后面有院子。

    剩下的人当中,也有两个搬到酿酒坊客舍里,他们的村子离纪滦村比较远,不能当天来回。其他八个人则是每天起早贪黑过来,不过他们也不觉得辛苦,反而高兴得很。

    里面有几个人的娘子,也在跟着过来,因为她们要来刺绣坊,自家汉子去酿酒坊,正好同路。每次来回路上,一群人都高高兴兴的。

    现在的酿酒坊也趋向稳定,纪彬也不打算再做新酒。

    一个作坊能有一种酒做得不错,作坊都能经营下去,何况他家做了三款不错的酒。也不是纪彬没有进取心,若是酒这东西,多多少少都有点敏感。而且他在尽力避开主粮米麦之类的酒类,为的就是不招惹是非。

    毕竟都说酒是粮□口,这一点也没错,基本上三斤高粱酿出一斤酒,这是常事。耗用太多主粮酿酒,在古代是行不通的,估计只有官方的酒窖才会这样做。

    所以纪彬决定保持稳定,先把这三款酒做好之后,再说其他的。基本上三款酒加起来,纪彬能得到的分成一千三百一十二两银子。

    这还是已经扣掉成本,扣掉给里长家的分红,再扣掉伙计们的月钱,扣掉税费之后的分成。

    其实酿酒坊发展到现在,里长已经不好意思拿一半的分红。

    但纪彬却深知,里长作为纪滦村的管事,他起到的作用,原本想象中要多。

    不说别的,若不是跟里长合作,这一切都不会那样顺利,纪彬是明白的。

    而且现在酿酒坊的事他全都不用管,里长一家全都负责到底,就连每月记账缴税,也是里长来做,他只管卖酒就好。

    这样可太省心了。所以酿酒坊的分红一直如此。

    就算这样,一个月能有一千三百多两银子,已经极多了。反正是里长家从未想过的财富。

    不过其中盈利最多的,自然还是酸果酒,也是当初被里长家嫌弃定价太低的。可现在大家都看明白,这酒若不是便宜得很,真的挣不了这么多钱。毕竟酸果酒量大,所以一个月能赚一千多两银子。

    这件事也证明了,听纪彬的绝对没错,也是看到酸果酒的利润,里长下定决心让家里全都收收心,包括他自己也是。

    所以酿酒坊彻底安稳下来,想必以后也是如此。

    收起来,现在单单酿酒坊一个月缴税都有一百四十两银子左右。

    怪不得在纪彬那个时候的古代,酒税都能占税收的十分之一,夸张的时候能到六分之一,当然也是酒税比其他税要高。

    不过以此也能看出来,百姓们喝酒到底有多厉害。

    其实不怪王知县对纪彬另眼相看,谁让他每个月交的税真的很多啊。

    刺绣坊那边,一个月差不多也要交二三十两的税,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慢慢往上涨,毕竟他们刺绣坊绣娘们的手艺,那都是日渐提升。

    现在作坊都相安无事,只要平稳运行下去,每个月都有一千六百两的进账。可以说收获颇丰。

    但纪彬马上要有花钱的大事。那就是修桥。

    修桥这事早就跟里长讲过,要是以前修连通纪滦村跟黄沟村的桥,肯定要跟黄沟村的里长商议。可现在不用,毕竟纪彬是建在自己两块土地中间,甚至那山泉水也是纪彬的。所以不需要任何人同意。

    在自己的土地上建东西,还需要别人同意吗?那自然不用啊。

    四月初八这天,柴伯父带着蔡运来到纪滦村,刚来就被纪彬的十地吸引,毕意那整齐的作坊,还有漂亮的石子路,实在是引人瞩目。

    柴伯父平日修的,都是三合土的路,但也明白乡下能有石子路已经非常好了。可见纪彬平日对这块土地是极为用心的。

    怪不得纪彬愿意花大价钱修桥,原来他太明白这些东西的重要性。

    柴尺这次没来,他如今在知县面前当差是很得心的,自然有重要差事要办。最近衙门都喜气洋洋,毕竟他们的拨款正在走程序,很快就能到手了。

    因为柴尺的原因,柴伯父自然知道,其中不少主意是纪彬出的,如今过来一看,虽然还没见到纪彬的人,但因为那些石子路,已经对纪彬有了好感。况且他们之前也见过面,印象还是不错的。

    既然来了纪滦村,蔡运自然给未来岳父带路,他毕竟跟纪彬关系好,对他家也是熟门熟路。

    到纪彬家中的时候,纪彬正在院子喂狼大狼二吃鸭腿,最近引娘五姐把欠款还了,还送了不少鸭子过来。

    算是便宜了狼大狼二。

    好在柴伯父见多识广,虽然也被狼吓一跳,但很快镇静下来。

    纪彬见此,连忙让它们两个去屋子里。

    其实现在纪滦村的人对狼大狼二已经很熟悉了,毕竟时不时都能看到。

    基本上这两头狼根本不会理任何人,不过若是有人胆敢招惹,那它们俩可不是吃素的。

    纪彬看到柴伯父,十分热情地泡茶。

    纪彬对柴伯父是佩服的,毕竟在古代会修桥啊,还会修河堤,这种人才,在现代都能喊工程师的。

    留柴伯父跟蔡运歇脚之后,纪彬带着他们去了水源边上。

    现在是四月份,水流还没那么大,估约莫也就两米宽,会点水的都能直接游过去。

    但柴伯父检查这里的痕迹,断定道∶"这边有水淹过的痕迹,估计等到五六月份,这谁水能有四米多宽,修个六米的桥足够了。"

    纪彬差不多也是这么想的,当初跟柴伯父说的,大概就是六米长,两米宽的木石结构的桥。这个桥可不是后代常见的拱桥,而是直来直去的,水下面垫上石墩那种。拱桥非常难造,还是直桥更普遍。

    但建桥也是有技巧的,比如在哪建,哪里的土质合适,哪里的水流大小刚刚好。可能水源里面的一块大石头,岸边的沙土,都会影响木石桥的建造。

    柴伯父非常专业,还带了专业的工具过来,在纸上写写画画,很快就定好怎么修,在哪修。期间蔡运给他打下手,显然已经非常熟练。

    柴伯父还能边确定位置,边教导蔡运,可见厉害程度。

    怪不得柴伯母那么厉害的绣娘,会嫁给柴伯父,看来两人都有厉害之处。

    也怪不得他家在邑伊县都过得不错,果然是有手艺的。

    柴伯父两人忙到下午,中午也只是匆匆吃了口饭。

    按照柴伯父的话来说,现在修桥都有点晚了,毕竟五六月份雨水多,到时候水还大,所以在四月份能把水源中间的几个石墩放好,那是最好的了。

    这大概就是对自己工作的认真负责吧。

    等到下午的时候,柴伯父已经测量好所有数据,等到明天再水源边转转,基本都能确定位置了。石料木料还有人工费,他也已经给出来。

    跟上次说的二百七十六两差不多,但因为两边土质不同,所以还需要额外的石料固定。纪彬基本要拿出二百八十五两左右,然后他就可以不用管了,柴伯父可以一手包办。

    纪彬就喜欢这种好吗。只要给钱,那就省心。

    第二天继续测量的时候,宣老爹跟纪老爹也在附近看。

    纪老爹在这看,纯属因为这座桥用处确实大,等到修好了,就不用绕远路去黄沟村看那四百亩地。

    宣老爹则是因为,他自己也会修建些东西,但只是普通房屋而已,连石子路也很少修。但是柴伯父却是专业的啊。不过两人倒是很有话题。

    纪老爹则看了会,带着纪滦村的人继续去四百亩良田里干活。

    不得不说,因为都是姓纪的,纪老爹带人干活,明显进度快了许多,而且纪老爹却是经年的庄稼汉,纪彬只要稍微说说,他就明白其中的意思。

    不过这事大多引娘负责,引娘也觉得纪老爹来了之后,一切都轻松许多。而且毕竟纪老爹是纪彬的爹,大家还是都听他的,比黄老农好用太多了。不仅如此,纪滦村的人也更愿意跟着纪老爹干活,明显更下力。

    反正这是好事,纪彬看着纪老爹的背影,眼神挪到柴伯父这里。

    果然,第二天就已经确定好位置,只要购买材料,再把柴伯父的人喊来,就可以开工了。

    看看这干活利落程度。

    四月初八来纪滦村的,当天就住在酿酒坊客舍了,这里离水源还近,四月十号就已经确定好东西,马上可以开工了。这是好事啊。开工开工。

    纪彬已经在期待他这个桥的建成了。至于二百八十五两的价格?那都不是问题。

    这边建桥,宣老爹那边已经在收尾。

    从去年十一月开始建私塾,中间过年天冷停工两个月,现在到四月份,终于把预定好的建完了。从私塾后面一直建到酿酒坊后面的客舍,从左到右一共是十间房子,两间房一个院,一共是五个院子,一共花了三十五两银子。

    看着整整齐齐的一排,这五个院子旁边,就挨着包达一家三口的房子,他家房子是三间客舍一个院,再往右边则是另外两间单独的客舍,其中一间住着酿酒坊两个员工。

    还有一间现在住着柴伯父跟蔡运。

    好在这些房间都够大,还有屏风隔开,一间屋子住四个人都不成问题的。

    之前建的,加上新建的,十五间屋子,分成了六个院子,再有两个单独的客舍。不过算一下,现在已经住了万秀才宣三姐一家,包达一家,再有员工。可以说利用率非常高了。

    等柴伯父造桥的人过来,他们也是有地方住的。

    宣老爹算是明白,为什么纪彬张口就是建十间屋子,原来都是用得着的。他还以为这些房子要闲置呢。看来又是他多虑了。

    这些房间肯定不会空着的。

    纪彬利落给宣老爹这边结账,也被柴伯父那边的人看到。还没见过结账这么快的东家啊。到时候给他们结账,会不会也这样快?

    要知道,可不是每个老板都跟纪彬这样,说结账就结账,根本不拖欠月钱的。他的几个铺子都是如此,更不要说帮他干活的人了。

    至于给宣老爹的钱,那自然是又多包了红包,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宣老爹都帮了大忙。

    而宣老爹他们也赶着去别的地方,他们准备休息一天,就去其他村里继续干活。

    说实话,这两年建的房子,修缮的房子,比之前好几年加起来都多。竟然有种活都干不完的感觉。

    纪彬趁机请了邑伊县排办人过来准备酒席,既然是给宣老爹的人送行,也是欢迎柴伯父的人过来准备修桥。

    两边人,一边是建房子的,一边是修桥铺路的,聊起来自然很有话题。

    其中有一个话题就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好像活突然多了起来,他们累是累的,但也赚了不少钱。

    宣老爹跟柴伯父也是相谈甚欢。

    两人修东西都有自己的技巧,这会聊起来,都有点受到启发。

    纪滦村的村民们,渐渐已经习惯他们村子这样热闹了。毕竟热闹是好事啊,还给他们带来收入,大家都愿意的。

    别的不说,有些机灵的人家,已经在中午做午饭,招待来纪滦村干活的外乡人了,只要五个铜板,午饭有菜有肉有米饭。

    在酿酒坊干活的外乡人,大多都愿意去他家吃的,肉可能不太多,但是确实管饱。就连刺绣坊有些外乡人也是去他家买饭。这不就是热闹带来的好处吗。

    纪彬当然知道这一点,但是也没组织,毕竟村里人给干活的人确实提供了方便,而且要价还算合理,以酿酒坊伙计的月钱,也是完全够的。

    四月十一号,修桥正式开工,纪彬雇了村里的人,照着给宣老爹他们的标准,继续给柴伯父提供一日三餐。

    村子里还以为宣老爹他们走了,自己挣不到这份钱,谁想到纪彬怎么要开始修东西了啊。但挣钱是好事,自然会认真对待。

    引娘则一笔一笔记账,日常的账目记得都很清晰。

    但是柴伯父也没想到,纪彬对做事的人竟然这样大方,他们这里的饭菜竟然比官府管的还要好。纪彬这么对他们,柴伯父的人自然也更加卖力。

    只是他们盖这座桥的时候,水源那边的黄沟村人总是过来看。而明显看的出来,他们有些不满。

    可不满又能怎么样,纪彬这座桥是建在自家土地上面,两边都是他的地,谁也没法说什么。

    纪彬不知道的是,黄沟村内部确实很不满。主要原因,还是在黄夫人。

    黄夫人的夫家是黄沟村有名的富户,算是黄沟村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自然有些势力。可黄夫人相公本身不算聪明,他家才特意寻摸了个精明极了的黄夫人。

    这黄夫人也不辜负他家的期望,把他家在邑伊县唯一的铺子打理的井井有条,而且挤走了邑伊县上其他小店。

    竟然成了邑伊县彩帛行业的头一份。可见这个黄夫人的能力如何。

    因为黄沟村有个黄家的原因,他们村一直看不起隔壁的纪滦村,谁让纪滦村究啊,就隔了一道水源,看看纪滦村的土地,再看看他们的土地。

    他们黄沟村有五十多户,纪滦村只有三十几户,人口也比纪滦村多。黄沟村的优越感就更强了。

    谁承想不过一年时间,纪滦村的名气已经远超他们村子。而且纪滦村的纪彬还来他们村的荒田!

    大家都知道那块地土质好,可是也没想过去买,怎么就便宜纪滦村的纪彬了!

    只会纪娘子因为需要翻土地,犁地,请了黄沟村的人帮忙,并且每日还付铜板,这才把乱七八糟的话给压下去。

    可是很快,黄夫人也在附近买了块田,照着纪彬家给的价格,也雇人帮忙。然后就有了纪彬去看田地的时候,被那边人嘲讽的事。

    毕竟那边是被黄夫人雇佣的,自然知道东家的想法,也愿意说些东家爱听的话。

    再说了!他们村的土地!为什么要便宜外乡人!就算隔壁乡的也不行。

    当然了,黄沟村也不是铁板一块,他们村里好几户人家的女子妇人,都在刺绣坊干活。这些人家自然不愿意说纪滦村的不好。好不好她们心里清楚。

    纪彬东家,引娘东家人好不好,她们是最清楚的。

    这些人约束着家人不要乱说话,若是愿意,她们还能去引娘那说说话,让引娘雇家里人去干活。

    一说有活干,能挣钱,这还是铁板一块吗?自然不是。

    这些乱七八糟的弯弯绕绕,也只能说太闲了。

    纪彬跟引娘忙到没有心情管这些。

    因为安顿好柴伯父等人,时间也就到四月中旬。

    也就是说,焦农人也要来了。

    按照计划来说,詹明会在春安城等着焦农人路过,然后一起到纪滦村。还会带着一千斤的棉花种子,这些种子正好够四百亩田地使用。

    焦农人跟棉花种子,才是重中之重,纪彬前期做了这么多事,全都是为了种棉花。

    此时的焦农人确实已经出发。

    他虽然比较累,但想到去纪彬那,还是提起精神,连选种的棉花种子,都是他亲自挑选的。这些种子是从鲁地运过来,算是比较适应中部的气候。但是像宿勤郡这种较南的地方,还是头一次试种。焦农人自己心里也打鼓。

    好在他经验丰富,就算不说丰收,至少让种棉花的人见到回头钱。

    可是焦农人发现一件奇怪的事。

    那就是周家马车带着他,带着一千斤种子出发的时候,身边也有个车队。

    这个车队走的并不快,因为那马车上拉着厚厚的毛毡,里面好像藏着什么宝贵的地方。反正捂的很严实。

    但在宝贝,能有他的棉花种子宝贝吗?

    要知道这些种子一斤都要一百八十文,毕竟这东西稀少,一千斤也要九十两银子。毕竟经过长途运输,而且种子还很珍贵。

    这个价格确实高了些,不过考虑到这是大家刚刚开始种植棉花,有这种价格也正常。毕竟在南军国,已经有选育良种的传统。

    不同优劣的种子,结出来的果实都不同,这是大家都明白的。

    有些好种子,一亩能产四百多斤粮食,同样品种的差种子,种出来一亩地只能收获一百多斤。这就是种子的区别。

    虽然是这样,但一斤棉花种子一百八十文,还是劝退了很多人。

    詹明都差点被劝退,毕竟给了农家人那么多钱,还要买这么贵的种子。他当时到底怎么想的,难道真的头脑一热就想种棉花了。不过棉花这东西是真的好,他可是明白的。

    詹明在春安城等到焦农人,两人并未耽搁,继续往邑伊县纪滦村方向走。这个时候,时间就是金钱,早点过去,就能早点教会纪彬种棉花。

    毕竟按照时间,焦农人会在四月十五号左右到纪滦村,等到四月底就要离开。

    不是他自己着急走,而是棉花正儿八经种下的时间,就在四月二十到次月十号之间,宿勤郡那边还等着他呢。

    所以说,焦农人给纪彬安排的时间非常好,前几天可以带着纪彬的人亲自种棉花。周家自然也是要这种高待遇的。

    至于另外三家,只能靠着焦农人教过的方法,一—试验了。

    没办法,有技术的才是老大,焦农人愿意给纪彬优待,这是他愿意,谁也强迫不了他。

    但是焦农人跟詹明碰头之后,发现那个车上有金贵东西的车队,又跟他同一条路,这也太巧了吧。

    别说焦农人了,就连那边的马车车夫同样疑惑。

    怎么从宿勤郡出发,一路到春安城,一路又到邑伊县?最重要的是。

    焦农人在春安城等了詹明一起。

    这个车队也等了人,后面又跟了辆马车。

    这未免也太巧了吧。

    世上还有这种巧合?同路也就算了,还一起接人?

    焦农人跟旁边车夫互相看了几眼,最后还是没说话,焦农人不爱跟人交谈,那车夫看着也孤僻。这事两个车队都奇怪啊。

    但领头的不说话,其他人也就装没看到。

    只是焦农人的马车,跟旁边的车队再次从邑伊县前往纪滦村这条路的时候,谁都忍不住了好吗。

    怎么了?

    你们也要到这个村子?!你们干什么啊,不会是抢劫的吧。

    这个念头一出,旁边车队人握紧藏在袖子里的刀。焦农人也让周家的小厮们警戒。

    可是从邑伊县到纪滦村这条路,时常有人行走,也不像是能动手的地方。

    最后还是詹明站出来,主动跟旁边车队搭话∶"好巧啊,你们也是去纪滦村的吗?"

    那车队点头,疑惑地看看他们∶"你们也是?"

    "对啊,我从春安城出来,就看到你们了,好巧啊。"詹明一边说,一边发现焦农人表情不对劲。

    焦农人皱眉道∶"他们是从宿勤郡出发的。"

    啊?

    宿勤郡出发?一直到了春安城?再到纪滦村?

    从春安城出发詹明是理解的,毕竟纪彬在那有不少生意,宿勤郡有什么生意啊,他怎么就不知道。

    难道自己消息又落后了?

    两个车队就这么互相疑惑互相警惕地到了纪滦村,双方同时松口气。

    果然!

    他们的目的地是一样的!

    不过这个偏僻的小村落有什么神奇的,竟然能吸引这么多人同时过来?还是从宿勤郡同时过来。怎么想都觉得奇怪。

    纪滦村的倒是见怪不怪,看见他们后主动道∶"找纪彬是吧?我去跟他讲!"

    焦农人是点头的∶"对,你就说焦农人来了,种棉花的,他就知道了。"可另一个车队的车夫却道∶"你说的纪彬我不认识,我是来找纪家私塾的主人。''

    搭话的村人愣了下,摸了摸脑袋∶"可是纪家私塾的主人,就是纪彬啊。"

    ???

    车夫愣住,他跟旁边这个焦农人,还真是找同一个人的?

    枉费他戒备那么久!明明在房知府身边的时候,都没戒备这么久的!

    没错,这个车队正是房知府的人。

    还记得之前房知府说过,他要给私塾送书吗,这可不就来了。书这东西能不金贵吗,所以用厚厚的毡子铺上。到春安城也是接谭刺史送的书啊。

    这不恰好就跟焦农人同路了。

    算着时间,房知府回到宿勤郡,就马上让人准备了啊。看来他对新开的私塾,印象真的很好。

    纪彬赶来的时候,还有点惊讶,焦农人他是知道的,但点名要纪家私塾主人过来,这还是有点奇怪啊。

    可一听来意,这哪有不懂的。

    房知府真的大好人啊,竟然送了几百本书,种类有七八十种,可以说涵盖的方面非常多了。谭刺史更是送了最基础的三字经弟子规四书五经等等,全都是学生们最实用的。这些书如果让纪彬买的话,那都不好买,毕竟这么多书,而且价格不菲。当初给引娘买书的时候,四五本花了快一两银子。先不考虑有些书比较难买,房知府眼源刺史送的书都价值几十两银子了。

    不过这些东西,在这两个大官心里,估计不算什么。可确是他们私塾最需要的东西。

    纪彬谢了又谢,带着送书的车队去纪家私塾。

    原本想让引娘先招待焦农人他们,但焦农人知道这是送书的,也有些好奇,更不会介意这些事,干脆跟着一起看热闹了。

    至于身边的仆从,则是让王大娘等人烧水喝茶,让他们在纪彬家院子里歇歇脚。

    纪彬,引娘,柴力,带着送书的,还有看热闹的焦农人跟詹明。他们一起去私塾里送书,至于棉花种子拉到纪彬家门前,也没人敢碰。

    那边万秀才已经得到消息,急急忙忙赶出来。

    但是看着这么多书的时候,整个人都震惊了,虽然之后纪彬跟他讲了那两位的身份,但如今看到这么多书,还是不敢置信。

    他真的了春安城的谭刺史?更是见了房知府?这两位可以说是宿勤郡,春安城最厉害的人啊。

    而且他们两位在汴京人脉之广,估计邑伊县的人都想不到。

    当初他去汴京考试的时候,都听说过谭刺史的老师在汴京如何得太子重用,打压的四皇子直接去封地了。

    房知府虽然不参与党政,但房姓在汴京则是老门户,等明年回去,少说会有个二品荣休。这种体面,可不是谁都有的。

    自己竟然无意间见到这两位?

    甚至还说了什么,里面学生们读书,大家要安静些?

    他一个破秀才,竟然说了这种话?

    从纪彬嘴里知道这二人的身份之后,万秀才辗转反侧,好几天都没睡着。反而看纪彬一脸淡定,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万秀才是真的佩服他啊。

    现在看到房知府跟谭刺史送来的书籍,下意识就想朝书籍行礼,还是纪彬手疾眼快,扶住他,让万秀才没在众人面前丢脸。

    等这些书一本本放到书架上,纪彬才发现,这些书比他想象中有用的多。

    不光是科考用的书籍,甚至还有农业,畜牧业,水利方面的书,手里这本《小畜集》里面就介绍了各种牲畜的习性,还有简单的病应该怎么治。

    不仅如此,还有基本诗集,经文,可以说非常全了。

    厉害啊,不愧是宿勤郡知府送来的书,估计他随口一说,下面的人就会安排的非常妥当。从启蒙有的书,到科考用的书,真的很齐全了。

    当然,纪彬准备的也妥当。

    他定制的书架并非是大家常看到的那种开放式书架,而是带着柜门的,只有常用书籍放出来,其他书籍放在柜子里,减少落灰,增加使用寿命。

    古代书这东西,可真是好啊。纪彬当然珍惜。

    看着纪彬跟万秀才的态度,那车夫微微点头。

    不错,没有辜负知府大人的一片心意,他会转达回去的。

    这几百本书一放上去,时间也就到了傍晚。

    引娘那边已经吩咐好做了精美的饭菜。还打扫了新盖房的房间。

    焦农人这边住一个院子,房知府的人住一个院子,大家互不打扰,还清静。吃饭也是分开吃的,但饭菜同样丰盛,还有热水澡可以洗。

    不管从哪方面来说,招待的都很周全。

    第二日吃过午饭,房知府来送书的人才启程出发,走的时候,纪彬把早就准备好的肉干点心美酒送上。

    让各位在路上慢慢享用。

    车队领头的车夫忍不住看他,这人倒是厉害,比宿勤郡许多老板办事都利落。对他们这些人既不可以讨好,更无一点怠慢。总让人觉得很舒服。

    能做的这么周到还不冒犯人,还真挺厉害。

    纪彬跟引娘见他们车队缓缓离开,下意识对视一眼。

    送书的人走了。

    接下来该忙最重要的事了吧?

    那就是种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