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小说网 > 大明:开局被活埋,洪武求我称帝 > 第五十三章:朱安对姚广孝的重视

第五十三章:朱安对姚广孝的重视

作者:深山修道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天翼小说网 www.tianyibook.la,最快更新大明:开局被活埋,洪武求我称帝 !

    在朱元璋的众多儿子中,其实最像他的,就是四子朱棣了。

    不管是从性格上,还是对待官员和平民,朱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几乎就是翻版的朱元璋。

    甚至于在早期的经历中,朱棣和朱元璋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两人都有着很高的军事天赋,对于行兵打仗这块,都有着异常敏锐是嗅觉。

    在朱棣的心中,最为崇拜的人,便是他的父亲朱元璋,甚至于在一些细节上,他都会下意识的模仿父亲。

    朱元璋定下四菜一汤的工作餐,到朱棣上位后,其实基本上已经没人在乎了,但是朱棣极为在乎,一直坚守着。

    朱棣的文采是差了些,这跟他儿时的教育还有兴趣有关,但这并不代表着,他在治国方面的能力就弱了。

    铸造永乐大钟,修编永乐大典,陈诚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设立奴儿干都司,乌斯藏都司,哈密卫,把交趾纳入大明版图,将蒙古打得落花流水,修筑大报恩寺,疏通运河。

    诸多事迹可以证明,朱棣对于永乐大帝这个称号,完全是当之无愧的。

    纵观大明十六帝,二百七十六年。

    朱棣对于大明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后世能够相提媲美的,也只有明孝宗朱祐樘的‘弘治中兴’了。

    朱棣最大的污点,便是又因为靖难上位,屠杀大量前朝大臣,得位不正。

    后世对于朱棣的各种抹黑,主要还是来源于明末时期的东林文人。

    不过朱棣能够上位,其实追根究底,还是离不开姚广孝的帮助。

    可以说,没有姚广孝,就没有日后的永乐大帝。

    历史上,对于姚广孝的功劳,并没有太过详细的介绍,却被毫无意义的定为朱棣上位的第一功臣。

    那么他的功劳是体现在哪里?

    说打仗吧,他一个和尚兼职道士,靖难四年也没带过兵。

    说治理朝政吧,朱棣上位后,命姚广孝蓄发还俗,被姚广孝拒绝。

    又赐他府邸、宫女,姚广孝仍不接受,只是居住在寺庙中,上朝时便穿上朝服,退朝后仍换回僧衣。

    姚广孝到苏湖赈灾时,前往长洲,将获赐的黄金全部分发给宗族乡人,对于金银财物这些,也不是特别在意。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在朱棣靖难的时候,提出了几次决定性的建议。

    但仅仅就这些,可当不上第一功臣。

    前文便提到过,姚广孝此人,和道释儒三家领袖的关系极为亲密。

    那么姚广孝既然传承了阴阳家学派,怎么可能不埋下一些暗子呢。

    很少有人知道,黄子澄作为儒家学子,和姚广孝的私交,其实是很不错的。

    大明顶尖文人的圈子,也就那么大。

    姚广孝年少好学,擅长作诗。他与王宾、高启、杨孟载是好友。宋濂、苏伯衡也都推举他。

    黄子澄会试第一,曾经又是翰林院的编修,这些个顶尖文人圈子,自然也是熟得很。

    甚至于削藩这个事情,黄子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姚广孝的影响。

    姚广孝知道,这天下不乱,他就没有造反的土壤。

    精通阴阳术数的他,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推算出了朱标寿数。

    说这些比较玄乎,但是即便是在朱标薨后,他也是有足够的时间来谋划的。

    从洪武二十年九月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至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

    这其中可是足足有六年的时间。

    作为一个和尚,他并不需要像朱棣一样,被困在藩地无法出来。

    因为朱棣作为皇子的缘故,锦衣卫也不会太过于监视。

    这就给了姚广孝发挥的余地。

    朱允炆在即位后,黄子澄第一时间就与朱允炆谈论削藩的事。

    因为黄子澄是最早跟随朱允炆的,所以在朱允炆心中的地位也是很高。

    哪怕是朱元璋临终授命的齐泰,在朱允炆心中都要降一个档次。

    削藩的事,齐泰提出,第一个削的就是朱棣,众多藩王中就朱棣最强,把他给干下去了,其他的不足为虑。

    显然,朱允炆要是接受了齐泰的建议,那就没朱棣什么事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作为阴阳家的姚广孝,怎么可能没有防备。

    削藩的事,甚至于细节,姚广孝早就和黄子澄详谈多次,埋下伏笔。

    果然,黄子澄认为,应该认为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候,就做了很多不法之事,削之有名。

    现在想要问罪,应该先从周王开始。周王是燕王的母弟,削周是剪除燕王的手足。

    即便如此,现在的朱棣也是没有任何胜算的,不然也用不着装疯卖傻了。

    最为关键的一步来了。

    被后世戏称的‘大明战神’李景隆登场。

    早前朱允炆派老将耿炳文讨伐,可耿炳文这名老将,并不是擅长攻坚,而是善于守成。

    朱元璋认为现在的大明已经稳固了,立下一些不征之国后,那些能战善战的将领就没啥用了,干脆一鼓作气都给带下去。

    而朱棣,作为塞王,长期和蒙古人对战,军事天赋极高,对此对上,耿炳文初战告败。

    李景隆是明初开国功臣李文忠的儿子。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也是朱元璋的养子,战功显赫,洪武十七年病逝后,

    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位次第三,赐葬钟山。

    李景隆便是继承曹国公爵位。

    李景隆外形极为出色,身材高大,眉目疏秀,顾盼伟然,雍容华贵。

    大明对于颜值的看重,可不比后世低,甚至更为突出一些,如当朝状元,若不是五官端正,面容俊朗。

    哪怕你文采再高,长得歪瓜裂枣的模样,那也是绝对当不上的。

    朱棣童年是在军伍中度过的,其中他和表哥李文忠的关系很好。

    因为在年岁上相差有些大,所以表哥的儿子李景隆,自然也就成了朱棣儿时的玩伴。

    朱棣因为幼年的经历,所以较为早熟,且看人很准,和李景隆交往一段时候后,他就发现了自己这个表侄子,其实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

    这件事情,在姚广孝和朱棣多次密谈中,朱棣也曾告诉过姚广孝。

    黄子澄很欣赏李景隆,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姚广孝的牵线搭桥。

    果不其然,在耿炳文失利后,黄子澄就像朱允炆建议让李景隆上场。

    不过这个提议,得到了当时齐泰的极力反对。

    洪武二十八年,齐泰被提拔为兵部左侍郎。

    朱元璋随口询问他边境将领的姓名,齐泰一个不错地说了出来。

    然后朱元璋又询问他关于边疆的一些地形,山土,风貌。

    齐泰便将随身携带的关于地形的手册,交给朱元璋,并且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这让朱元璋很看重他,这才决定让他去辅佐朱允炆。

    从此可以看出,齐泰对于将领的认知是很高的,李景隆这样的花架子,能够可能瞒过他。

    只是再是反对,最后朱允炆还是听从黄子澄的建议,让‘大明战神’李景隆登场。

    其中这些周旋,如今看来似乎极为简单,但是设身处地,便能了解到作为阴阳家的姚广孝有多么厉害了。

    次日早朝后,果不出朱安所料,朱元璋直接来了院子里。

    早点过后,朱元璋并未急着询问关于‘以工代赈’的事情。

    而是问朱安,认为目前大明上下,哪位大臣最受大孙重视。

    朱安沉吟片刻后道:“姚广孝。”

    -----

    PS:三更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