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一个多月以前,殷正茂就把总督行辕迁到了距庆远街约四百里之遥的荔波县。
这是庆远府最西北端的一个县,三面与贵州接壤。
境内万山重叠,处处奇峰插天,道路窄如羊肠。
壮、瑶、苗、僚等土蛮杂居于此。
经过两个多月的围剿,韦银豹、黄朝猛率数万叛匪退缩到荔波县的水巖山中。
殷正茂层层堵截步步进逼,统率十万大军对叛匪形成合围之势。
荔波县归南丹州管辖,属于那种“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
的地方。
县城在缥碧的荔溪边上,萦水枕山,风景如画。
只是地方过于促狭,县城常住人口不过三千人左右。
把茅厕茶亭统算在内,也不够一千间房屋。
可是此番前来的人马,先不说粮食辎重堆积如山的大军,单是广西布政使、庆远府巡抚、南丹州知州、府治镇抚司以及驻军千户等随军而来现场办公的各级官员,连同僚属一起大大小小也有上千人,纵是把县城居民全都赶走,房屋也不够。
殷正茂也不管许多,只是命令这些地方官员悉数住进县城,而把自己的总督行辕安置在城外三里地的关帝庙中。
关帝庙在一处山坡上,底下是清清浅浅的荔溪,溪对岸又是连绵的冈峦,再往里走,便是进入水巖山的官道。
这天上午刚过辰时,殷正茂正在关帝庙内与几位参将商议军事,忽有亲兵进来禀报:“启禀督帅,所请客人已到山下。”
“传令,奏乐欢迎。”
殷正茂说罢,便带着几位参将出门迎接。
由于这里已是兵匪对峙的前线,总督行辕的保卫比之在庆远街又不知严密了多少。
只见到处都是持刀荷枪的军士,戒备森严。
不要说人,连只蚂蚁也休想钻进来。
殷正茂走到行辕门口,只听得军乐大作,两列铠甲鲜明刀枪闪亮的仪兵肃立两侧,中军参将刘大奎领了两队客人鱼贯而入。
这两队客人,左边的一队,是以庆远府知府打头的身穿朝廷命服的地方各府州县官员;右边的一队,约摸有二十几个人,穿着各异,都是当地各土著蛮族的首领。
殷正茂拱了拱手,将这两拨客人领到关帝庙前临时扩大的操场上分两厢坐下。
他自己落座在中间的太师椅上,背后站了一列身材魁梧的虎贲勇士。
传过茶后,殷正茂说道:
“今天请诸位来,是想商量一下剿匪事宜。
本督帅到任将近四个月,由于在座诸位同心协力,众位将士奋勇杀敌,已经大有斩获。
这些时与叛匪大大小小的战斗进行了十几次,仅天河县北陵山、河池县屏风山、南丹州孟英山三仗,斩贼首级三千余颗,生擒四千余人。
至此,叛贼已如惊弓之鸟,节节败退,如今龟缩于水巖山中,凭险据守。
据情报,叛匪虽屡受重创,但仍有三万之众。
匪首韦银豹、黄朝猛两人纠集残部,妄图负隅顽抗。
这一个多月来,官军已对叛匪形成合围之势。
水巖山出口有三条,西北方向通贵州独山,有总兵俞大猷率三万兵马驻守,东北方面可从茂兰突围,进入九万大山,有新近提升的卫指挥佥事黄火木率三万兵马驻守。
余下四万大军,由本督帅亲自率领,就驻扎在这荔波县城附近,扼守水巖山西南往南丹州的咽喉。
韦银豹、黄朝猛所率余部,已成瓮中之鳖。
本督帅决定,近期将对叛匪发动总攻。
水巖山易守难攻,并不适宜大规模作战,但具体作战规划,本督帅已部署停当,各位不必过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相邻推荐:一念情深 三国全史:全两册 走过青春爱过你:暖读系列(共15册) 妃一样的公主 都市小花农 最慢的是活着 找麻烦是我的职业 你若盛开 我在西藏这些年 原生之罪 相遇千万次的陌生人 忏悔录 泡沫之夏(全集) 青崖白鹿记·十周年纪念版(全2册) 我不想活得这么累 大周小冰人 七苦录 良臣不可逑 兄弟 白昼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