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小说网 www.tianyibook.la,最快更新君子岳大掌门 !
岳不群面无表情的问道:“皇上乃是万民之主,草民不过是区区布衣,亦不过是皇上治下的万众庶民之一,天地君亲师,庶民见了君王,岂有不跪之礼。草民欲要大礼拜见,皇上为何要阻止草民见礼。”
正德帝面上的红潮这才稍稍的退去,强笑道:“岳师父这是说的什么话,民间亦有常言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此处又非是朝堂,也没有外人在场,又何需大礼拜见。厚照是在私下场合与岳师父见面,自然是只能论师徒,不可论君臣,厚照岂敢受到岳师父的大礼参拜。”
“那个,先前厚照无礼,没能提前拜见岳师父,这的确是厚照的不是。因为厚照一直担心会遭到岳师父的责罚,所以才故作轻松的假装没有瞧见岳师父。厚照表面上是在看景,可心底里却忐忑的很呢。哦……有这么多外人啊。岳师父乃是朕的师父,行常礼即可,又岂能与其他的贱民相同。”
众人听了,心下直瘪嘴,现在才瞧见有外人在,这眼神可真够好的。
可岳不群听到“贱民”二字时,份外觉得有些刺耳,于是朝着一边走去,正德帝忙跟了上来。
直到远离他人时,才出言问道:“皇上可还记得初见岳某时,岳某所说的言语。”
正德帝长舒了口气,应道:“朕如何不记得,师父曾引用孟子之言说过,厚照把师父当师付,师父只当自己是臣子,将就着随意教教厚照。厚照把师父当师傅,师父只当自已是老师,视情况的挑捡教谕厚照。厚照若是把师父当师父,师父就把自己当亚父,全身心的教育厚照。这些年来,厚照做到了,所以师父也做到了。”
说完,正德帝深深的行了一个大礼,说道:“朱厚照拜见师父,感谢师父对厚照多年来精心的教导之恩。”
岳不群心中高兴,可还是从刚才的称呼中,感觉到正德帝对自己有些淡淡疏离感。
才刚刚两年的时间,当初亲如父子的师徒俩,就有了一点疏离感。
此未必是正德帝自身的原因,更多的还是满朝文武与后宫太监的奉承,最重要的是绝对权力所带来的腐朽,让正德帝有些自以为是的自大自傲。可见皇权与他人的奉承有多么的害人了。
正德帝终是弘治帝的儿子,虽然有许多独生子的毛病缺点在,可是在待人接物方面也算是平易近人,没有太大的架子与脾气。
岳不群对正德帝十分的期望,曾经花在他身上的心血有很多,教授的东西亦有许多,包括许多超前意识的学识。
不求他能有多么的英明神武,只求他能做好自己的本份,当皇帝能当的好一点,对天下的老百姓好点,这也就心满意足了。
可是他照样驱走了两大贤臣刘健与谢迁,重用刘谨等八虎宦官与钱宁。
甚至还把多年后才出现的,“总督天下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的名头给弄出来了。
这般贪玩好耍的性子,不是与历史上的一致吗?本想叫来好好的训斥一顿,给他倒倒冷水。
但思及他的身份已然不同,是一国之主了。而且也算是成年人,不能再以从前那种对待未成年人的严格斥责。
于是,岳不群说道:“孟子之言多禁语,这本是孟子对于君王的一种美好的愿望与要求,但自宋代之后,君王与臣工的身份相差越来越远,更有君王对臣工视作牛马,想杀就杀。至使臣工对于君王也不是以心相待,而是以厉害关系相待。暗地里更是数不清的阴谋算计与坑害,把大明坑害的不浅。所以大明自立国之初,便埋下了不少的亡国之祸,到此时已经变得越来越危险。”
“当年正统皇帝的经历,就是因为上几代皇帝的遗祸,才遭至异心文臣的坑害。幸好有于忠肃的力挽狂澜,才使得大明继续生存下来。孝宗陛下时,这点就做的很好,在孝宗一朝时,皇帝与臣工的关系大大缓和了,因此才有了孝宗中兴的评语。这些在我前年与你告别时,曾经有提到过。却不是我初见皇上时所说的言语。”
此言隐隐影射到了朱元璋,当时的正德帝知道岳不群就事论事,对朱元璋并非有什么意见。
平日里,反而对朱元璋大加的赞誉,认为朱元璋是自有朝代以来,唯一一个雄才伟略,爱民敬民护民的好皇帝。
他驱逐胡虏,除暴乱,拯救汉民族,平定天下,成功回复汉民族的社稷。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恢复了中华,带领华夏复兴。
皇帝之位乃是从鞑虏手中所得,得国之正,比之历朝历代都要来得正统正规。远不似此时的腐儒文人大臣们看法,认为朱元璋的出生太低,不配为帝。
岳不群可把朱元璋捧得比各朝的开国皇帝都高,却又不是当纯的拍马屁。岳不群的理由充足,条理分明,虽然看法不同,却也十分站得住脚。
于是得到孝宗皇帝的欢心,并重新在史书中加上一笔。“太祖皇帝复兴神州之衣冠、礼制、宗法与文明,功莫大焉。彼不为帝,何人可为也。”
正德帝疑惑的问道:“不知师父所指的是何事,厚照一时不明。还请师父指点。”
岳不群说道:“是孟子所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语,我当时问还是太子时的皇上你,要如何认识此语。”
正德一愣,顿时不说话了。因为当时的他与今日说的一样,认为百姓是贱民,有何可称之为贵。
岳不群当时对正德说了一大通,最终说道:“国初,太祖皇帝认为孟子不配为圣,于是将其迁出了圣庙。可是孟子所言未必不真,其所言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语,此是天下万民所有有识之人的共识。唐代的太宗皇帝,亦常自说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是已即使以太祖皇帝之能,也最终不得不屈服,重新将孟子请回了圣庙。你身为大明的太子,就不能不牢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语,万勿自尊自大,将他们视作犬马贱民,而不屑一顾。要知大明朱家的帝位虽是太祖皇帝打下来的,可朝庭政权的稳固于否,却是来自于万民。若不重视他们的需求,必将被万民所弃,从而失去帝位,甚至有族亡之危。”
正德帝若有所思,做了皇帝后自然与做太子时的想法见解不同了,连声应道:“是,是,厚照错了,厚照谨守师命。要将天下的万民,当成是自已的亲人子女,而不是贱民。”
岳不群摇摇头,正德帝从小在万人呵护、奉承中长大,从未遭遇到挫折,亦未享受过困苦的生活。
对道理的明白是一回事,可是对道理的深刻理解与对生活的感触就又是一回事了。
想要真正的理解,还需时间的打磨啊。
岳不群没有继续追究,此时不懂,就是不懂,多说并无益处。只有等时间来教育他了。
于是岳不群另问道:“你不在京城好好的当你的皇帝,处理全国各地上奏的要务,却跑来太湖捉什么匪?强抢锦衣卫与捕快的活儿,这又是为何?还取了个‘总督天下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的名儿,皇帝不当,却当将军?行为如此的怪诞,哪似人君之样。”
正德帝小脸一红,糯糯地解释道:“此事另有原因,在京时,厚照常闻江南的军将兵卒无能,而大臣们对此情况又语焉不详。此次来南京,主要就是想看看南京的军将兵卒士气,与对战阵的熟练程度,是否可堪一用。今日之事,纯属是在太湖会操时,无意中得知太湖中有大盗。上千人马的追捕,却被伤了上百围捕的军卒捕快。所以厚照才一时兴起,转道前来会剿。不想却打扰了师父您的清修。对了,师父可是与这大盗有亲,厚照可下旨赦免了他。”
岳不群沉吟道:“他倒是与我无亲,只是他救了我的一位旧友罢了。不过这所谓的大盗,亦是官逼民反,为了自身的性命,不得不心生反抗之举。赦免了亦可,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就把他们一家老小流放三千里,流放到云南之地去吧,让他们一世都难以归乡,以作承戒。”
正德帝点头说道:“师父公正无私,厚照佩服。”
岳不群老脸烧红,可是面皮太厚,倒也看不出什么。又问道:“看过南京军将士卒的战力,结果如何?”
正德帝赞道:“这两万的江浙水军,气势极盛,战法不乱,倒也不差。”
岳不群摇了摇头,说道:“江南的水军向来不弱,弱的是陆上之军。江南三、四十万的陆上之军,可用的不过十分之一罢了。”
正德帝一惊,问道:“果真如此?”
岳不群说道:“江南之地久不闻战事,自宣宗朝后,几乎从未举行过大型的操练。特别是在英宗与宪宗两朝时,经历了太祖、成祖、仁宗、宣宗四朝皇帝的压迫,贪腐的文武大臣们暴发式的活跃起来。克扣军饷、谎报军员是为常态,不堪将领们欺压与压榨的重负,兵卒、军户大量逃亡的现象司空见惯,江南之军事不断的遭到败坏。若非孝宗陛下的英明,江南之地还保不住这十分之一的战力呢。”
正德帝惊噩的问道:“真的如此?”
岳不群说道:“你以为呢?史书中记载,当年土木堡之变时,二十万大军却被四万蒙鞑击败,这是英宗陛下、王振的糊涂无能?不,只看‘帝令恭顺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率兵断后,以掩护撤退。结果,二人全军覆没。帝又令成国公朱勇等率骑三万前去阻击,朱勇等冒险进军至鹞儿岭,陷入瓦剌重围,虽然英勇奋战,但寡不敌众,三万军队全部覆没。’”
“也先总共不过才四万骑兵,对战吴克忠、吴克勤的断后之兵,与朱勇的三万骑兵,竟然有‘重围,寡不敌众’的字眼。可知当时的谎报军员有多严重了,只怕那所谓的二十万大军,能有五、六万就不错了。更何况大军一路都在大明境内行军,太祖、成祖朝时,在各地兴建的粮仓、义仓、承平仓的粮食哪去了?还不是遭到各地文武官员的贪污变卖,至使大军无粮可食,最终也因无粮而使得全军覆没。“
“当初,英宗陛下的失败,是因为他初掌政事,对此毫不知情罢了。而那王振虽然知道一点,却没想过官军会烂的这么彻底。若不然,后来英宗陛下为何会为王振立庙祭祀。是因为他知道,土木堡之败,罪不在王振。皇上还记得孝宗陛下时,弘治十三年的那战么?我奉命前往京营挑选勇士,十余万京营大军只挑出了一千五百骑擅骑战的精卒。虽然当时我的要求高了点,但也可从中知晓一点京营的腐朽了。”
正德帝呆呆的问道:“如此说来,大明号称有三百万大军,其中能用的不过才三十万。”
岳不群说道:“若是守城的话,或有五十万人可用,但出战的话可能不足十万人。”
正德帝倒抽了一口冷气,说道:“难怪师父在两年前离京时,曾对我说的十件要事,第一要事便是‘淘劣卒,汰劣将,清军屯,整军备,操新法。’。”
岳不群点头道:“不错,此事若是能在三年内完成,我就十分欢喜了。因为接下来的九事,会危及到皇上的帝位。而皇帝帝位的稳定于否,在于手中之军力是否强大。只要有大量的强军在手,再善待天下的亿万百姓,那帝位便可以坐得稳稳当当的。不用太过在意其他的人。只要以对国家、百姓有利的方式执政便可。”
正德帝说道:“可杨师傅总说,要善待文人,远离武夫。只有文人才能帮助我稳定天下……”
正德帝口中的杨师傅,便是历史中有名的杨廷和杨大首辅了。
杨廷和是岳不群当年的同事,比岳不群还小五、六岁,是最正统的三榜进士出身,与岳不群共同教导身为太子的正德帝。
岳不群主教各种各样的杂学,杨廷和则教正统的儒学。
那杨廷和是古板的道学家,向来与岳不群这不守古代规矩的人不合,对岳不群的学说更是嗤之以鼻。
曾几次三番的要求弘治帝驱走岳不群,可惜弘治帝认为岳不群的学说于国有大用,所以并没有得惩。
正德帝对杨廷和也十分的尊重信任,是以今年已经让杨廷和入阁,升为东阁大学士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