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小说网 > 明灯医学 > 国奇脐疗:从脐调元气论脐疗的机制

国奇脐疗:从脐调元气论脐疗的机制

天翼小说网 www.tianyibook.la,最快更新明灯医学 !

    元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机体生命的原动力。脐疗法是重要的中医外治法,广泛运用于临床。从《黄帝内经》、《难经》中关于元气、三焦、脐关、膈关等方面的论述着手,重点探讨了脐对元气调整的作用机制,并对脐疗的临床应用作了简要阐述。

    1. 脐下为元气所聚之处

    元气,即先天之气,由肾中精气所化生。元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机体生命的原动。元气对机体的重要作用,为临床通过调理元气治疗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元气,《难经》又称“原气”,在《难经》中明确指出了脐下为元气所聚、所生之处,如

    《难经.八难》记载:“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脐下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在《难经.六十六难》也有类似记载:“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

    关于脐与元气的关系,以后历代文献也有类似记载,多从生理、病理方面论述,如明代张景岳在《类经.附翼》中记载:“人之初生,生由脐带,脐接丹田,是为气海,即命门也…夫生之门即死之户,所以人之盛衰安危皆系于此者,以其为生气之源,而气强则强,气衰则病,此虽至阴之地,而实元阳之宅。”指出了脐与元气的密切关系。《景岳全书》进一步强调元气对五脏的作用:“命门为元气之根,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张锡纯则认为:“人之始生也,缊化醇,胚胎初结,中间一点动气,似有脂膜绕护,乃先天资始之气,即气海中之元气也,此元气得母荫育,渐渐充盛,以生督任二脉;又渐渐充盛,其气冲开督脉,由后上升,复通于任脉,由前下降,以生全身;迨至官骸脏腑皆备,肺能呼吸,遂接后天之根,而脱离母腹矣。”可见,脐与元气的关系密切。不仅如此,脐下、脐周还可以诊察五脏的功能状态。

    脐隶属于任脉,通过经络与全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相联系。十二经脉、奇经八脉有的直接过脐,或者间接与脐脉气相通。前贤关于脐的论述很多,临床应用也非常广泛。我们认为肚脐深部恰是人体太极和命门所在之处,也即是元气的发生之处。

    2. 三焦与脐关、膈关

    2.1 三焦为元气通行之所

    元气是人体诸气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在人体究竟是如何布散、流通的呢?《难经.三十一难》早已明确指出:“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难经.三十八难》曰:“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难经.六十六难》则称“三焦为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从《难经》的这些论述可以看出,三焦是诸气上下运行的通路。其中元气自下而上运行至胸中,然后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和朝百脉的功能运行至全身。

    以后历代医家对三焦的部位、形态,特别是功能作了相关论述,如《难经注疏》解释三焦之焦乃“骨肉藏府空隙之会”;《类经》认为三焦为“气之出入通道”;而《中藏经》则把三焦的功用表述得淋漓尽致:“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三焦之气和则内外和,逆则内外逆。”

    由以上论述我们得知,元气通过三焦这个“有名而无形'的道路,布散到全身上下表里内外。三焦通行元气,是人体元气升降出入、通达脏腑组织的道路。三焦为脏腑功能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成为机体物质交换、物质运动发生的一个重要场所,三焦通则元气达,三焦畅则元气和。于是,《难经》关于命门-元气- 三焦的理论,便构成了贯通一体的以元气为中心的独特理论体系。

    2.2四关主治五脏病与脐关、膈关

    2.1 三焦为元气通行之所

    元气是人体诸气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在人体究竟是如何布散、流通的呢?《难经.三十一难》早已明确指出:“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难经.三十八难》曰:“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难经.六十六难》则称“三焦为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从《难经》的这些论述可以看出,三焦是诸气上下运行的通路。其中元气自下而上运行至胸中,然后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和朝百脉的功能运行至全身。

    以后历代医家对三焦的部位、形态,特别是功能作了相关论述,如《难经注疏》解释三焦之焦乃“骨肉藏府空隙之会”;《类经》认为三焦为“气之出入通道”;而《中藏经》则把三焦的功用表述得淋漓尽致:“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三焦之气和则内外和,逆则内外逆。”

    由以上论述我们得知,元气通过三焦这个“有名而无形'的道路,布散到全身上下表里内外。三焦通行元气,是人体元气升降出入、通达脏腑组织的道路。三焦为脏腑功能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成为机体物质交换、物质运动发生的一个重要场所,三焦通则元气达,三焦畅则元气和。于是,《难经》关于命门-元气- 三焦的理论,便构成了贯通一体的以元气为中心的独特理论体系。

    2.2四关主治五脏病与脐关、膈关

    九 针十二原》记载:“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其中“四关”具体内容,我们在考查历代医家论述,结合十二原穴划分(肺、 心、肝、脾、肾各有两个原穴,及膏之原鸠尾、肓之原脖胦)、《难经》关于元气在人体运行的记载及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认为四关是指腕、踝、脐、膈四部位,是元气经过、留止和汇聚的地方。对相应原穴或部位进行刺激,有利于激发人体之元气。

    元气自下而上运行至胸中,然后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和朝百脉的功能运行至全身。元气在输注、经过、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称为原穴,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即“四关”中的腕关与踝关。

    上文我们已经提到,元气是“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是“人之根本”,而腕、踝、膈、脐四关又是元气经过、留止和汇聚的四个部位,位于这四个部位的十二原穴就是脏腑元气汇集之处,所以十二原穴也就自然可以反映全身元气和五脏的情况,并可以治疗五脏之

    疾,这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已经有了明确论述。

    那么,除十二原穴外,腕、踝、膈、脐这四关又是如何治疗全身五脏疾病的呢?关于腕、踝两关,十二原穴都位于腕、踝附近,现代总结出来的腕踝针疗法就是腕、踝两关可以治疗五脏之疾的最好证明。关于脐关,现在关于脐疗的论文已达数千篇,专著20余本,可以治疗包括五脏在内的全身疾病。关于膈关,其部位即是膏之原鸠尾穴所在之处,又称“心口”。在《灵枢.师传》记载:“岐伯曰:五脏六腑者,心为之主,缺盆为之道,骷骨有余,以候骨曷骨亏。”骨曷骨亏,即现在解剖的胸骨剑突,其内即膈,其下正是鸠尾穴处。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证明,鸠尾穴即“心口”,可以治疗五脏六腑疾患,其中的代表就是清代外治宗师吴尚先,其在《理瀹骈文》中有如是记载:“若脏腑,则视病所在,上贴心口,中贴脐眼,下贴丹田。或兼贴心俞与心口对,命门与脐眼对…”其中相关的记载还有很多。

    无论在部位还是生理病理上,脐关、膈关与三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在部位上人体三焦的划分以膈、脐为界。膈以上为上焦,膈以下、脐以上为中焦,脐以下为下焦。生理上, 膈关、脐关是人体三焦重要的关口和枢纽,是人体深部元气汇聚和转输于五脏之处,是供应五脏营养和活力的动力之源。元气以三焦为道路,通过三焦布散到机体上 下、表里、内外。其中,脐关是中焦和下焦的关口和枢纽,膈关是中焦和上焦的关口和枢纽,即脐是三焦将元气由下焦转输至中焦的“关”,膈是三焦将元气由中焦转输至上焦的“关”。

    在病理上,脐关、膈关一旦出现问题,三焦的功能就要受到影响。三焦为元气通行之所,元气的运行障碍直接影响到五脏六腑的功能,甚至出现“病入膏肓”的危证。“病入膏肓”中的“膏”为膈之所在,“肓”为脐之所在,《内经》认为“伏梁”、“病深者,其声哕”即是指此而言,是部位最深和最难以治疗的病证,可见脐关、膈关的重要性。

    3. 调节元气是脐疗取得疗效的关键

    脐疗法是指将药物做成适当剂型(如糊、散、丸、膏等)敷于脐部,或在脐部给以某些物理刺激(如艾灸、针刺、热敷、拔罐等)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已经知道,脐下是元气所聚之处,所以通过刺激脐部,可激发脐深部的元气,进而使元气通过“脐关”沿三焦道路向全身通达。由于元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机体生命的原动力,所以元气和达,则气机通利,脏腑功能正常。正如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所云:“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可见,调节元气是脐疗作用的关键。

    三焦为元气通行之路,由于三焦无所不包,元气无所不达,所以脐疗法理论上也应无所不治。根据当代脐疗专著《中医脐疗大全》的记载,脐疗对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神经、心血管等系统均有作用,并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可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科等100多种疾病的治疗,并可用于养生保健。”

    从以上论述我们不难看出,元气以三焦为通道,布散全身,全面地促进和调控全身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元气一旦亏少或元阴元阳失衡,则会产生较为严重的病变。所以,通过对脐进行刺激,可以直接激发元气,从而对全身各种疾病起到直接或间接的治疗作用。

    4. 结论

    《黄 帝内经》、《难经》是中医学的重要典籍之一,其中诸多论述对脐疗理论的发展和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难经》关于元气、命门、脐与元气的关系等 论述,为脐疗法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应在临床运用脐疗法治疗疾病的同时,来深刻体会脐在元气调节中的作用,通过临床实践来深化对脐疗机制的认 识

    学技术、涨知识,干事业,国奇(脐疗)助你圆医学之梦,带你走向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