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小说网 www.tianyibook.la,最快更新从平乱悍将到威逼“四夷”之外交官 !
关于袁世凯第二次到朝鲜,在以往的众多著述里大都有着一个千篇一律的说法,既“护送大院君李昰应回国,籍以箝制闵妃亲俄投俄。”至于清政府与李鸿章为何要选在这个时候,为何要选派袁世凯护送大院君回国?又为何要以此箝制闵妃亲俄投俄(要知道,李氏对朝策略一直实行的是“以夷制夷”,甚至还鼓励朝鲜效仿此法)?这在众多著述里并没有对此有一个完整清晰的交待。即使有,却也多是如蜻蜓点水,略而概之,语焉不详。这也正是在上一章节中之所以用了一定篇幅述说第一次“朝俄密约”与“巨文岛事件”的原因所在。
因为,正是有了第一次,“朝俄密约”与“巨文岛事件”的发生,从而引发了清、英、俄三国在朝鲜半岛的一场冷战!更加之甲申兵乱之后,日人在朝鲜问题上采取了“退婴”政策”,这才导致了东亚国际关系的迅速转变。在这样一个列强纷争,云波诡谲的国际关系大动荡局势下,清政府与李鸿章这才决定释放大院君李昰应回国,继续对朝鲜实行“积极政策”,即一面与事大派和大院君李昰应结托巩固清国在朝势力,一面让大院君李昰应凭借“上国”之威“以父临子”,箝制闵妃引俄拒清。
若问这世上谁是最可怜的人儿,其当仁不让者怕是就数大院老头了。当初嫌大院老头有碍手脚时,没容商量就把人捉回大清,往保定清河道旧署衙那么一丢,从此几乎与世隔绝,鲜有问津,好象大院老头突然一下子于人世上蒸发了似的。眼下朝鲜半岛要有大事发生了,正愁无处施计之际彼老李忽又想起了此老李,乖乖里格隆,这不还窝住个“奇货”的吗!
事实上在此之前,鉴于朝鲜在东北亚地域所处特殊地理位置,其对于大清安全利益上的重要性,是当时清政府朝野内外之共识,正如李鸿章所涵概那样“即附我东三省之背,使大清岌岌不能自安。是朝鲜与我大清实有唇齿相依之势,不能无休戚相关之情”。“查朝鲜三面环海,其形势实当东北洋之冲,而为盛京、吉林、直隶、山东数省之屏蔽。……倘为俄人占据,与吉林、黑龙江俄境势若连鸡,形如附背,则我东三省及京畿重地,皆岌岌不能自安,关系甚重。日本近与开埠,阳为各国先容,而阳嗾朝鲜坚拒。其意甚叵测。
如今发生了第一次“朝俄密约”与“巨文岛事件”,清政府将如何处置朝鲜,朝廷内外颇有岐见:一是有人主张在朝鲜设立“监国”,全面掌控朝鲜内政外交。代表人物如张佩纶、张謇、袁世凯等;二是另有人主张收朝鲜为行省,改道为郡,全面吞并。代表人物如驻俄公使刘瑞芳、李鸿章幕僚姚锡光等;三是更有人主张宣布朝鲜中立或由清、日共同保护,代表人物如兵部右侍郎,驻英俄大臣曾纪泽,驻日公使黎庶昌等。前两种意见很是引起了朝鲜和西方各国的担忧,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一个本就似有非有,令人深感扑朔迷离的“朝俄密约”和一个小小“巨文岛事件”会让大清反应如此之大。尤其俄国,看到清政府和英国在维护大清与朝鲜宗藩关系上的默契和坚决,很是吃惊,不得不将对朝鲜的野心暂且收敛。至于后一种意见则是清政府与李鸿章坚决反对的,何况以上三种意见均为清廷朝中一些臣工的个人意见,而非主流观点。事关重大,李鸿章为此大伤脑筋。不过,经过综合来自多方面意见和观点,李鸿章还是决定释放大院君李昰应回国。对于李鸿章这个最终决定,其中日人外务卿井上馨与袁保龄对其影响甚巨。因为就在清政府与日人刚刚签罢“天津条约”,便在国际社会上出现这么一个传言,说俄国人将援引清日“天津条约”出兵朝鲜,而且英国人又派军舰占据巨文岛以防俄国人南下。这很让日人担心,一旦俄国欲突破“对马”占据朝鲜济州岛或其它沿岸岛屿与英国人相抗,则势必构成对日人国防上的威胁。事实上还在清日天津谈判期间,清日两国间就流传着这样一个消息,即朝鲜已派遣官密使赴海参威乞求俄国保护,并且这样迹象越来越加明显,这就更加引起了日人的格外不安!虽然日人在签订天津条约后,在对朝鲜政策上由积极攻势转变为退垒守让,与大清取得妥协,默认清政府对朝鲜的宗主权,但这些只不过是日人在无奈情况下所采取的退婴政策。又由于甲申政变,日人在朝鲜已是声名狼藉,不但多年来在朝鲜所扶植的亲日势力被袁世凯几乎拔了个羽净毛光,而且大清在朝鲜的势力更加巩固,一时半会地还真不好挽回这种颓势。当然也就更无力于插手干预英俄在朝鲜半岛的矛盾冲突,于是日人便有意与大清合作,联手制俄南下。
1885年4月,日人驻朝公使近藤真锄获得确切情报,朝鲜与俄国的阴谋勾结越来越加频繁,日人外务卿井上馨深感事态的发展越来越严重,担忧朝俄一旦结托,俄国人会因巨文岛事件为借口插手朝鲜事务,若然英俄两国继阿富汗之后再度在朝鲜半岛擦枪走火,则势力造成东亚局势恶化,“日本近海将成为争夺之焦点,东亚和平殆不可保”。井上馨判断,目前的朝鲜紧张局势是一些国家欲意瓜分朝鲜政策的开始,而日人又不能对其采用强硬对策,因为日本从农业封建社会才走上资本主义不久,经济力量甚为薄弱,国库不丰,军备的扩允尚未完成,还不敢对外冒然发动战争。惟一的办法就向大清俯下身子,共同御俄。当日人下定与大清合作,共同抵制俄国对朝鲜的可能干涉后,1885年6月5日约会大清驻日公使徐承祖,把这一准确情报提供给了徐承祖。1885年7月日,井上馨又特别训令日人驻清国公使榎本武扬向李鸿章当面呈递他刚刚拟好的《朝鲜外务八条》,并向李鸿章口头转述井上馨建议,希望大清能够释放大院君李昰应回国。同时为了向大清示好,当冲绳县令西村舍三报请内务卿山县有明在钓鱼岛,久场岛和久米赤岛上树立标桩。山县有明和井上馨商议,井上馨在答复中指出,这些岛屿接近清国,就是清国所称的钓鱼台,黄尾屿和赤尾屿,建议暂缓树立标桩。李鸿章对于井上馨的《朝鲜外务八条》及释放大院君的建议极表赞同,《朝鲜外务八条》就采纳了其中两条;如第五条“应择美国之有才者一人,令朝鲜政府委用,以代穆麟德”和第六条“清国驻扎汉城之坐探国政大员,急宜遴派才干较长于现在驻扎之员。”可对于日人的示好,老李却毫不领情。
但是最终促使李鸿章释放大院君李昰应回国的是袁保龄。在甲申兵乱之前,袁保龄就曾建议李鸿章“以父临子”,释放大院君李昰应回国,李鸿章却态度左右摇摆,难下定夺。甲申政变之后,袁保龄更是多次向李鸿章推举自己“以父临子”的主张,且阐明观点地认为,大院君李昰应属老牌事大派人物,一直积极忠于大清上国,此人在朝鲜民众中有很高威望,“以父临子”,下点功夫,定能把李熙、闵妃那两个总想朝着“引俄拒清”这条邪道上跑的冲动青年给拽回来。对于袁保龄“以父临子”,放由大院君李昰应回去收拾人心的主张,李鸿章还是满赞同的,于是他便将此上报清廷。
清廷很快颁下谕旨:所有赦回李昰应一切事宜,著李鸿章与总理衙门共同商定。虽然由于朝俄勾结愈演愈烈,清廷对朝鲜局势恶化亦深感忧虑,谕旨李鸿章会同总理衙门共同商定,然总理衙门对于“释李”一事似乎并不热衷,但也没有表示反对意见,只是让李鸿章审慎从事,酌情处理。
尽管“释李”一旦事得到清廷和总理衙门旨准,究竟以怎样方式“释李”才为妥帖,李鸿章对此是颇费周折,显得十分慎重。因为此举事关整个朝鲜局势,半点含混不得。从当初“捉李”到如今“释李”,要想使之成为一个首尾完美佳作,李鸿章必须做足如下三大功课:
首先需要派人约谈大院老头,摸底其私下心理活动,当然这并不是说怕老头一听放人,耍老小孩脾气,使清廷捉人容易放人难。其实大院老头自被捉来大清圈禁保定旧清河道署那天起,就时刻想着归国那天。特别是当1884年,因中法战争失利,清廷罢免了“鬼子六”奕訢总理衙门领军机大臣,光绪帝生父醇亲王奕譞当政的呼声很高,政治嗅觉一向敏感的大院老头认为自己归国有望了。在他看来以醇亲王与自己有着相同的身份——都是王者之爹,定会感触和同情自己,倾听自己。于是大院老头几乎倾尽云岘宫所有,大行贿赂,积极开展自我解放大运动。岂料其结果是人算不如开算,枉是大院老头花尽了银子,最后却全打了水漂儿。原因是在清廷这场人事变更中,是礼亲王世铎取代了“鬼子六”,醇亲王谨遵懿旨混了个“帮办”,气得大院老头直想结根绳子吊死自己算啦。
不过大院老头也不用气,事儿虽然没办成,但醇亲王毕竟还是帮了他的,为此还差点把醇亲王奕譞吓了个半死。
有一天朝鲜国王李熙有咨文到京,醇亲王看又是乞请释放大院君回国的事,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就面奏慈禧太后,请求恩准,成全李氏父子之情义。岂料慈禧太后闻奏,突然面色一沉,说不能放,我就是要通过囚禁李昰应,让那些把自己儿子过继给别人后的父母们,有所警惕不敢妄为胡来。醇亲王听了这话,顿时吓得脸色大变浑身颤抖,双膝一软,便跪在地上不敢起来。他心里明白,慈禧太后这是借李昰应在敲打自己,怕自己效仿李昰应,把持朝政,以谋大位。慈禧太后见醇亲王竟吓成那个样子,知道自己的预期效果起作用了,就又不失时地立马安慰起醇亲王来了,说你醇亲王可别多心,我知道你是个忠臣,我这话也不是对你说的。说罢命内侍扶醇亲王下去。醇亲王回到王府,像害了一场大病,躺在床上好几天没能上朝。
既然动员大院老头回国已不是问题,剩下的就是如何跟大院老头摊牌回国之后的问题。李鸿章派人从保定接来李昰应,二李相见,感慨颇多。李鸿章与李昰应笔谈中,从眼下东北亚局势,谈到朝鲜国内政局,接着又谈到此次“送归”的重要性,寄望大院老头回国后,能够以大局为念,勿生事端,只管看管好自己的儿子儿媳妇。咱一笔难描俩李字,我说这一切都全是为咱李氏王室好啊!
咱老李何许人也,老外交了嘛,一通连哄带蒙,连欺带骗,竟把个意志坚挺,刀枪不入的大院老头欺蒙得眼泪哗哗的。其实说白了,咱老李释放他这个国外本家是另有隐藏目的,那就是放归老狗专去咬闵妃那个小娘们,看她还敢勾搭俄国熊不。
临别时,李鸿章关怀地叮嘱大院老头,好好静养,具体事宜过两天我会派专员过去与你详谈。
稍后不日,李鸿章便令周馥与许钤身专程赴保定同大院老头进行多日详谈。
兴宣大院君李昰应自被捉到清国,一直被囚居在保定府旧清河道署,如今算来差不多已达三年之久了。清河道旧署衙大堂共有厅堂5大间,署衙文武两员各住两间,再往里后堂又有5大间上房,左右各间,左间是朝鲜文武随员居之,右间便是大院老头的起居室地。
当初清廷决定囚禁大院老头的上谕下发后,周馥、袁世凯、马建忠等人便拟议了《派员看守朝鲜大院君李昰应章程八条》,这个“李八条”乍看起来很类似于现在的干部被“双规”,但又不似“双规”那样严格,看一看“李八条”内容就知道了。以下为“李八条”全部:
一、凡有李昰应与人信扎往来,俱应露封,由看守委员查阅后始准送交。其不露封与书朝鲜俗字者,由委员驳回,不准擅送。
二、凡看守之人,俱宜分居在外不可与之亲密。在省及外来文武官员,非奉宪谕,不准任其私自入见。
三、李昰应每日需食物,由委员派人代买,价值由彼自付;或彼自派人出买,则由委员派妥实兵弁跟同上街。不准其托故私自送信,亦不准其私买违禁之物。
四、李昰应倘欲自行赴市买物,只准随带奴子一二名。由委员先请宪示,必须举行。但一月不得过一二次,不准出城,不准隔宿。
五、李昰应随从人役,由委员查明给予腰牌。每月由练饷局查照人数,酌送米煤外,另送银五十两以为杂用。倘以朝鲜国王再添派官役,按人只加送米煤,不另添银两。
六、送银两米煤等物,俱由看守委员开单送人,取李昰应亲笔收条存查。
七、看守之员请于在省司道员中专派一人督察。再由司道会商,拣派精细勤干之委员二人,由中军派武弁二人,常川住守。逾年准分次另换兵弁接替,而惟不得同时全换。
八、所有练饷局支发各款,随时报名,请准附案汇销。
大院老头依循着这“李八条”,从此过上了几乎是半人半鬼的日子。但大院老头也是个刻日清闲不得的人,刚刚囚居不几天,大院老头便与清朝官员扯拉往来上了,因其善画兰花,故清朝多有官绅前往索之。有时人张一麐者,因其父为直隶即用知县,奉委监守大院君一差,时常得以出入大院君拘禁之所,并曾向其以扇乞画,大院君挥笔罢兰花之后,还不忘潇洒地落款上“某某雅士”字样。
要说这大院老头适应能力还挺强,尽管身处囚境,又有“李八条”捆绑着,然只消两个月时间,大院老头便轻松自如地走上了新的生活轨道。188年11月,清廷在复朝鲜国王李熙的咨文中,对于大院君的生活起居有这样一段略述:两月以来,据报,李昰应在彼起居顺适,供给无缺,虽年已六十有三,无甚疾病,尚属保护得宜,亦可稍慰贵国王之思。
也就是说,大院君老头虽然人被圈起来了,小日子过得还算悠悠自得。
这日,在保定旧清河道署后堂右上房里,奉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之命,周馥与许钤身开始同大院老头进行详谈,所谓详谈无非是给将要脱囚归国的大院老头脑袋上锁定个筋箍咒儿。因为李鸿章深知这老头的臭脾气,“在本国可谓积威震主,党羽繁多,业与闵妃及在朝诸臣戚党等久成嫌隙,此次释回,难保其不被他人煽乎,怨毒相寻,重生乱萌,到那时则将父子终伤,必至害于家,凶于国而后已也!似朝鲜如此一个贫弱小邦,怎地再经得起如此反复折腾?”故所谓详谈实则是防患于未燃是也。
经过几天的详谈,大院老头向上国作出以下几项承诺:一、回国之后不再问理或干预朝政。二、处理好翁媳关系,规劝闵妃勿干朝事。三、在外交上拒俄引美抗日,并请大清上国派大员监国,辅理朝鲜事务。
事毕,周馥与许钤身两人返回天津复命,李鸿章看了大院君老头的“保证书”后,喉头里咕噜出一句“真乃老滑头也”。
大院老头的事情解决了,第二大功课就是以什么名义“释李”了,凡事总须师出有名嘛。当初诱捕大院老头因为他是甲申兵变的怂恿者,是祸首。而今要释放其回国,也必须有个理由。事实上在三年里,生性温厚的国王李熙曾多次乞求清政府放归父亲,但每一次均被对方以各种理由驳回。正当李鸿章为这事颇犯踌躇时,金允植突然捎来一封信,信上说国王有一恳求上国释放大院君的奏稿,正由闵种默带着由陆路赶来。李鸿章得到金允植的信,浑身上下爽透了,这正是他心里所想要的啊!朝鲜国王的奏稿一矣到达,他将即时向清廷奏请恩准,这样既有了“释李”理由,又保全了大院老头的体面。
当然,事情如此凑巧,这里面是有原因的。朝鲜官员除了金允植经常往返两国之间外,当时还有两人正在天津,一个是闵泳翊,一个是金明圭,因为释放大院君李昰应回国的事,朝鲜早就得到消息,闵泳翊、金明圭两人都是来打探究竟的。
闵泳翊与金玉钧、洪英植一样,同为开化党中坚人物。188至1884年率团赴美国考察回国后,被任命为右营使兼军务局总办,掌握了朝鲜的兵权,成为当时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此时他的思想也开始发生转变,他坚决维护闵氏家族利益,并与开化派人分道扬镳。甲申政变中,闵泳翊是开化党人计划暗杀的高级官员之一,并被一个叫总岛和作的日人砍成重伤,后经穆麟德抢回家中救治,期间袁世凯几次前去看望,感动之余渐渐地与袁世凯结为私交。而金明圭则是金弘集的亲侄,金弘集叔侄是朝鲜事大党与开化党之间的中立人物。当这两人探究到清政府已决定释放大院君李昰应回国的确切消息后,便立刻向国内作了通报,这在当时朝鲜王室内外很是引起一片不同的强烈反应,其中朝鲜戚族的反应最为激烈。
先说戚族当中的闵氏,闵妃的两个至亲都是惨死的,一个是过继哥哥闵升镐被人丢炸弹惨死于大院君李昰应执政时期;一个是弟弟闵升谦在壬午兵乱中被乱军杀死,而且这两个人的死都有大院君李昰应幕后的唆使。还有就是闵妃本人,在壬午兵乱中也差点被老公公逮着做掉,后虽然侥幸脱逃,还楞被老公公搞了一场活出殡。一想起这些,闵妃就狠不得把个大院老头扔进嘴里嚼他个七八遍。
再说赵氏,当初拥立李熙登上王位,就是赵太妃与大院君李昰应两人勾结一起,合伙搞的,虽然事后大院君李昰应对赵太妃的两个亲侄儿赵成夏、赵宁夏关怀备至,恩宠有加,可两个小青年实在享受不了大院君老头那份严厉,便勾结诸闵反对大院老头,当然这也与大院君李昰应摄政期间,在打击外戚势力中捎带了下赵氏不无关系。后来大院君李昰应失势,被儿媳妇搞了“内退”,就是赵氏这俩小青年与闵氏合谋的结果。尤其是在甲申兵变中,在诱捕大院君一事上,赵宁夏更是帮袁世凯出了不少的力。试想,一旦大院老头回来,定然不会有赵氏一族什么好果子吃。如是,就又像当年“倒李”一样,闵、赵两戚又开始合上伙了。为了阻止大院君李昰应回国,闵妃便派闵泳翊、金明圭来到天津,先是由闵泳翊向李鸿章陈情,闵泳翊说;此次上国准备释放大院君回国,作为儿子国王当然一定欣然容纳。但孰不知此公手段非常人所及,且党羽众多,信众广泛,一旦赦其归国,生起事来,敝邦又将陡起祸端,此事还望中堂三思。李鸿章挥了下手,说此事已定,怎好轻易变更。金明圭见李鸿章一口回拒,忙向李鸿章提出了一个拆衷的办法,说可否稍后些年再赦其归国或将其流放到边疆地方呢?李鸿章皱了皱眉头道:你们所言这些都不利于大局。然后拿眼瞟了下两人说:好了,你们不用再多说了,回去做好迎接准备工作就是。
闵妃极力阻止大院君回国的企图遭拒后,引起了诸闵对大清的极大不满,也为日后两国的宗藩关系的恶化埋下了隐患,此是后话。
而朝鲜国王李熙于闵妃在这件事上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早在年前发生壬午兵变大清派兵平定中,当得知大院君被拘捕到清国,李熙便忙不迭地多方奔走,营救父亲。为此他曾多次委派大臣去大清,乞求释放,但均遭到拒绝。如今听到金允植密报大清上国有意要在最近释放大院君,李熙的第一时间便是不顾闵妃的反对,立即向大清上国上书恳请奏稿,希望上国早一日释放父亲。作为儿子,他实在不忍心年过花甲的父亲,再在异国他乡过着囚居的生活。并听取了金允植的建议,亲自给大院君李昰应写了一封恳请父亲回国协助事务的信,派遣闵种默为陈奏使专程呈送大清上国,希望回国的父亲更显体面些。不过,由于闵种默走的是陆路,奏稿和信最快也得到9月中旬才能到达天津。
现在摆在李鸿章面前第三个功课便是怎样护送顾大院君,有谁来担当护送任务?就这一问题,李鸿章一开始准备在直隶总署选派一名心腹率500名海陆士兵乘军舰护送,但这一想法很快便被李鸿章自我否定,原因是他总署内筛来箕去,却怎也筛箕不出这么一个合适人物,再者派那么多海陆士兵护送而且还是乘兵船,这不明摆着在搞武力恫吓吗?万一把闵妃那小娘们刺激急了,这翁媳俩硬碰硬地对掐起来就不好办了。还有那个老邻居日人,也会猜忌大清是在以护送大院君为借口出兵朝鲜,说不好会整出个外交纠纷来。护送的人选问题事关朝鲜大局,因此李鸿章是不得不思之再三,慎重选择。但很快,李鸿章便把目光锁定在了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就是此时正在河南老家的袁世凯。袁世凯在朝鲜“壬午兵乱”与“甲申政变”中的表现,很受李鸿章所激赏,再加上吴大澄这位炒作高手在京津两地大饰宣传,周馥等人常在李鸿章面前百般赞誉,李鸿章就觉得这个孟浪小子,的确是个值得造就的后起干才。另外,李鸿章还从他遍布中外上下的“余则成”们那里获得消息,袁世凯虽然身在老家河南,却时刻心系朝鲜,仍然和朝鲜重臣金允植、允鱼中等人常有书信来往,这说明袁世凯人虽回到祖国,心中却依是时时牵挂着那块令他“扬名立外万”的土地。既然他心里有思想活动,又熟悉朝鲜政体国情,由他来担当此次护送重任,是再也合适不过的了。
在一次谈完公事后,李鸿章突然问袁保龄:慰庭现在还在河南老家?
袁保龄恭敬地回答:是。
李鸿章说:根据眼下朝鲜的局势,释放大院君回国,已是定局。朝廷很快就会批准下来。慰庭颇有应变之才,与朝鲜几位重臣关系密切,宜于调停两边关系,所以这次派员护送大院君的人选,非慰庭莫属。这样的吧,你先写封信给慰庭,令他有所准备。
袁保龄深揖一礼说道:爵帅提携之美,职下先替小侄就此谢过。
当过些日子,李鸿章又令袁保龄和周馥发急电催促袁世凯,限其8月底以前抵达天津。
远在千里之外河南项城老家的袁世凯,初次接到叔父袁保龄的信,装病可怜的复电说:眼下母亲病重,碍难成行。
袁世凯此举无非想抬抬身价,才不想膘肥骡子卖个瘦驴钱呢。但当接到袁保龄和周馥发来的第二封催电时,袁世凯心里一阵热乎,看来爵帅还是十分器重自己的啊!于是袁世凯立即带领随从坐上骡车,一路兼程,昼夜狂奔,第二天就到了河南豫北浚县,据说这一路上还累死了一头骡子。在浚县换了船,又是五六天的一路急行,袁世凯于8月6日上午最终到达天津。
当天下午,袁世凯便不顾一路风尘地来到总督官邸,没想到李鸿章一见到袁世凯便半开玩笑半戏谑地说:眼下的局势就如同演戏,台子已经搭好,宾客也都早已请到,就等阁下你这个主角登场了。
不料袁世凯问明情况之后,竟一下子变得心虚起来,乖乖耶,这跟坑人有什么两样啊!就带十来个鸟兵前去护送大院老头,万一闵妃发起癫痫,把自己和大院老头一块宰了怎么办?袁世凯央请李爵爷与丁汝昌一道带兵前往。李鸿章摇摇头,说NO.NO.早听说阁下在朝鲜那边抖毛得很呐,朝鲜人知道你袁大将军去,到时肯定会欢声雷动,谁敢抗拒呢?
袁世凯知道再争也不顶什么屁用,在清廷上下,李爵爷打个屁就是“二圣旨”,就说:不管是刀山火海,我去就是,何时动身呢?
李鸿章点点头,意思是这还差不多,便说道:现在就等朝鲜的陈奏使到了,这位陈奏使怀里揣着朝鲜国王的奏稿和信,由于走的是陆路,估计要在9月初才能来到。
转眼间,1885年9月6日,朝鲜陈奏使闵种默抵达天津。
1885年9月0日,清廷正式批准李鸿章释放大院君李昰应的奏章,着北洋大臣李鸿章派要员护送。
第二天,也就是1885年9月日,袁世凯与同时受命的江西赣南总兵王永胜及大院君李昰应,儿子李载冕等一行二十余人,于天津海河码头登上了一艘小轮船。到了大沽口又改乘“镇海”号兵船,途经旅顺军港,稍作小憩,便一路驶向朝鲜。
1885年10月5日,“镇海”号兵船在朝鲜仁川港口停靠,袁世凯等一行开始准备登陆。
可是,等到袁世凯从舰舱里走上甲板一看,登时傻眼了,以为真的会有一个“欢声雷动”迎接场面,哪知码头上光秃秃地连个鬼影都没有?袁世凯顿感这下麻烦大啦。
袁世凯叫来王永胜,派他到仁川府令官员备轿前来迎接大院君李昰应,并命王永胜速去速回。王永胜走后,袁世凯命人搀扶大院君开始上岸。
其实大院君归国的确定日期李鸿章早让人通知了朝鲜国王李熙,李熙提前就派出了李寅应为迎接使前来迎接,可李寅应因畏惧诸闵,怕日后遭到报复,一到仁川就找了家小旅馆躲了起来,至始至终连个面都不敢露。
过了一会儿,王永胜带着一名仁川府官员和一顶轿子回到码头。袁世凯请大院君李昰应上轿,先去仁川府。在仁川府刚把大院君李昰应安顿好,袁世凯便立即给国王李熙写下一封信,信中除了对朝鲜王室“简慢上国护送要员”的十分不满之外,又数落了小李国王,“做儿子的太不孝道了,父亲要叶落归根了,做儿子的连托把下都不托把,这么大把年纪的别忘了,他可是你的亲爹啊。眼下什么都别说了,为了让大院老头体面些,以昭敬重,赶快率众文武臣子到汉城郊外迎接吧。”信写好后,袁世凯命令那位仁川府官员火速送往汉城。
看着那位仁川府官一溜烟地去了,袁世凯从仁川府客厅请出大院君李昰应坐上轿子,开始向汉城进发。同时为壮声威,大概也为了给自己壮胆子,鬼知道往前的路上会冒出个什么凶险来呢?袁世凯又从停泊在仁川港的“扬威”,“镇北”两艘军舰上抽掉水兵数10人,一并加入护送行列。
一路之上,袁世凯心里不停地在嘀咕,自己虽然给国王李熙写下了那封态度强硬,措词严厉的信,可出于畏惧老婆的淫威,李熙是否能够率员前来迎还尚未可知。
可当袁世凯一行护送着大院君李昰应抵近汉城南门时,打老远就瞧见南门外处,朝鲜国王李熙率领朝鲜官员及迎接仪仗队伍正在那里候着,同时候迎的还有大清驻朝商务专员陈树棠和商务处书记官谭赓尧。袁世凯内心的担忧这才放了下来。
父子相见,相泣而拥,此情此感自是无一言表。在举行了简单的郊迎礼后,袁世凯和王永胜又将大院君李昰应送到云岘宫,还专门挑选两名精壮士兵在宫门外守卫,并嘱咐大院君李昰应,不要随意接见朝鲜官员,不要随便发表言论,如有各国公使前来,只可还礼节性拜见而已。然后便与王永胜带着众人下榻南别宫。
可是,尽管袁世凯再怎么软硬兼施,极力调和,他所担心的麻烦还是发生了。
闵妃见阻止大清“释放”无效,便发起狠来,并以极端手段给“下船伊始”的老公公来了个下马威。闵妃先是在大院君李昰应归国的前夕,就以惩治壬午兵乱余党为借口,逮捕了大院君李昰应的重要门人金春永、李永植等。在袁世凯护送大院君李昰应抵达仁川的第二天,闵妃下令将金春永、李永植等0多人全部秘密处死。紧接着又开始搜捕这次同大院君李昰应一起回国所有人等,吓得通事金炳文及众随从0余人,惶惶不安,呼啦一下顿作鸟兽散。
这个消息是李载冕告诉袁世凯的。得到这个消息,袁世凯感到十分震惊。哪料闵妃并不因此罢休,在残忍地杀害了大院君李昰应0多名旧门人,吓跑0多名随从后,她又以国王的名义,颁布了一项禁令,晓谕文武百官,勿与大院君往来,并严禁与之私通鱼雁。同时又对大院老头搞了个出入云砚宫之暂行管理办法――《大院君尊奉仪节别单》,“别单”共八条。
要说闵妃这小娘们还真能整事儿,楞效仿“上国”也给老公公弄下个“李八条”。可怜的大院老头,三年当中竟被人搞了两回“双规”,这在当今怕是也极少见啊!看来此女子已是深得李鸿章真传。对于这些骤然发生的事情,袁世凯从中一下子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妈的嫩屁屁,这还了得啊,再任由小biao子这样胡闹下去,大院老头可就没几天活头了。为防不测再度发生,袁世凯决心制止闵妃的这种政治迫害行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