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小说网 www.tianyibook.la,最快更新九一之小作家 !
周日下午四点,南剑一中教研室。
当杨子建和汪滟去门房取样报时,门卫秦师傅就将情况通报给校长办了,然后,教研室、语文组的十几位老师就都知道了,本校高一学生中,出现了一位“小诗人”。
酝酿了一天,刘主任联系教研室、语文组的几位负责老师,临时召开一个会议。
在会议上,林老师拿出杨子建两周前写的一篇测试作文,所有人阅读后不禁摇头,这作文只能算良好,遣词造句虽然通顺,但语言幼稚,结构松散,表现手法单一,立意不深,毫无创新,是再正常不过的中学生作文。
对于《霜月的记忆》,所有老师掀起了质疑的声音,定性为“抄袭”。
这些老师为什么这般严厉?
首先,九十年代初,文人对“立言”要求非常高,文化市场信用也还没被“举国山寨”给摧毁,一个小作家不会凭白无故地冒出来,他有一个笔力和阅历积累的过程,并且还会持续创作下去。作家犹如工厂,会有一个从稚嫩到成熟的“产品”生产期。
其次,国内中学生被认为是未成年人,没有自主能力,老师不仅传道授业,还要充当监护人,而杨子建是他们的学生,如果出现大丑闻,不仅责任在他们,还会影响学校的声誉。
换句话说,学生抄袭,社会谴责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学校、家长和报刊责编。
因此,报刊录用学生稿件,才会要求有老师推荐,或者要家长担保——而且家长还得是有声望的社会名流,如南剑三中那位著名的天才小作家马秋远,也得经过责任老师的“指导”、“点评”后,才能在国家级少年刊物发表。至于《花雨季》和《三重》两位中学生作家其实靠“拼爹”,他们的父亲一是文学教授一是文化干部,而且他们成名太突然,至今仍有人置疑“代笔”。
杨子建毕业于南塘镇初中,出身农民,一中老师们对他一点都不了解,他是什么性格,有什么创作经历,这让他们更没有把握,而且杨子建没有通过老师,就擅自向报社投稿,这本身就违反常规。
会议最后决定,调查清楚,不管是不是抄袭,都要压下此事,对该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禁止这类事再发生。
会后,笔名“洪峰”的一中老师作者立即给言丛打电话,通报了会议内容。
言丛听说杨子建是一名高一学生,也大吃一惊,开始怀疑诗歌是抄袭的,虽然古代少年天才诗人比比皆是,如王勃、王维、白居易等等,但他不相信自己有运气看到一位。
不过,当他再看一下这组诗歌,又觉得说它是高中生写的也讲得过去,因为这五首仿古诗歌,真的非常一般,不过是把古代的意境换下现代的新词,只是古诗意境有些唬人罢了。
他有些好奇,决定下周抽空去一趟南剑一中,亲自了解一下杨子建本人再做决定。
杨子建回到学校时,雨仍然没下,但飓风把地面的闷热给吹散了。
一个人在食堂吃完饭,回宿舍,洗完澡,躺在床上休息,一时舒爽得舍不得起来。
宿舍空得只有对面上下铺的谢小钦和林逸躺着,林逸在看古龙的小说,而谢小钦则用耳塞录音机听小虎队的音乐。其他人要么去教室晚自习,要么上街去看录相了。
谢小钦拿下耳塞,怜惜道:“你妹妹真可爱,以后有空带来学校玩吧。我一直希望有这样的妹妹,可惜我是幼子,上面只有三个哥哥姐姐。爸妈倒是想再生,但国策不允许了。”
林逸也点头道:“我也是最小的一个,北方人叫老幺。”
然后他放下书道,“我决定了,参加橡树文学社。子建,我试着按你教的新古典主义进行创作,但很别扭,写的东西连我都似懂非懂——难道所谓的诗歌,就是连自己都要看不懂的才成功吗,难道写作就是为了发表而拼凑吗?我想来想去,认为写武侠小说最适合。”
杨子建暗道:如果进入网络时代,你说不定能成为大神,但现在……杨子建郑重道:“省省吧,小说需要深厚的社会阅历,金庸三十多岁才开始写书,古龙倒是二十多岁就出道了,但他是从代笔开始的。而且,就算你写得好,到哪里发表?”
林逸眼睛一亮,叫道:“你也看古龙金庸?”
杨子建道:“我初中常去河边垃圾堆捡铜钱、废铁去卖,靠这些钱,把镇租书店里的古龙金庸全看了一遍。镇文化站的书我也借了一遍,还从旧书店买书籍。徐志摩、席慕容,他们的诗歌我大多会背。《红楼梦》我起码看了五遍,里面的诗词我基本背全。诗经三百多首,我大半会背。连《南塘镇志》我都完整抄了一遍——所以,林逸,别好高骛远,丰富的阅读量很重要,别只读武侠书,知识面过窄的话,会影响你的想像能力。”
林逸一边听着,一边虔诚地把杨子建的话完整的记录下来,作为鼓励自己的“圣经”,毕竟同伴之中,难得有一个诗人。
说起来有趣,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里,十个中学生中,倒有九个希望成为鲁迅、郭沫若那样博学多才的作家、诗人。在社会中,万元户可能是身份的象征,但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好的,或者有写作才华的学生,才是大家崇拜的偶像。
谢小钦笑呵呵道:“子建,你说的这些,我听得都耳熟,也非常敬佩,但阅读写作对我来说,是十窍通九窍,一窍不通。我还是喜欢小虎队、刘德华。”
杨子建立即竖起大拇指道道:“小钦,你才是有福气的人。”
林逸立即反驳道:“小钦这叫胸无大志。子建,那你打算成为诗人?”
“不!”杨子建斩钉截铁道,他是一点也不喜欢当诗人,想到海子卧轨、顾城杀妻,诗人把自己关进象牙塔里,不理家庭不关心社会,杨子建就一阵反感。
可惜,他的处女作,偏偏就是一组诗歌。
当初为了诗歌稿费高些,为了投编辑所好,就冲动写了,现在感到大错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