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小说网 www.tianyibook.la,最快更新背负罪名的士兵 !
皖南的雨季来临,时大时小的下个不停。叶首志、刘贤臣、汪施才和张扶海四人一同从乡里乘船出行。乡里的事情交给大刀连李有田打点。刘贤臣还叫运输队挑上十担新茶,顺路给各个茶栈送去。同行的还有卫皖、卫南几个通信员。下午到了宁国县,西津渡刘宅和茶栈都没去,直接住到县城边上的一家客栈里。晚饭后,叶首志叫卫南通知谢俊胜来一趟。
谢俊胜一来,就报告了葛应耿的事。葛顺乡来的团丁认识葛银根,有一次谢俊胜带着他们借故去了县党部,认出了葛应耿就是葛银根。谢俊胜已经对西津渡采取了保护措施,但对茶栈没有办法。几人商量了一下,茶栈已经暴露,决定撤消这个联络站,安排华阳帮在苏南句容、丹阳建立交通联络站,勾通与苏南、苏中新四军的联系。叶首志叮嘱谢俊胜,现在形势愈加复杂,要提高警惕,一旦情况有变或身份暴露,要能把你的中队安全地拉出去。
叶首志一行顺着水阳江北上,来到了宣城鳌峰路的茶栈。晚上,茶栈伙计烧了一大锅的肉菜饭,刘贤臣拿出三瓶老春酒招待大伙,说是梅雨季节喝点酒,能祛湿暖体,有益健康。众人觉得近来宣城没有打仗,今晚也没事,就随意喝了起来。喝着喝着,话就多了。刘贤臣说:抗战几年,只有人少枪少的新四军主动出击过,在皖西、皖北、苏南打了不少仗。国民党装备好,人又多,却从来都是被动防守,而且还守不好,宣城这地方就丢了三次,真不知道他们养那么多军队干啥用。汪施才说:国民党军也有真抗日的,像川军145师在广德就跟鬼子拼命,师长饶国华宁死不退。张扶海说:问题出在统兵的人身上。三战区既防日寇,又防新四军,一心二用,恐怕现在防共甚于防日。叶首志也参与了进来:有没有这种可能,他抗日没有战功,却想在**上搞出点名堂来呢?这句话说得大家增加了不少心思。
从宣城出来后,叶首志一行直接去了泾县,他们现在的身份又恢复到了以前,刘贤臣还是皖南茶商,其他人都是管家随从什么的。傍晚时分,他们来到了座落在县城街上的“顺年饭庄”,老远就看到食客盈门,生意兴隆。他们在饭庄对面的客栈安歇下来,等客人少些的时候,跟着汪施才进了饭庄,伙计将他们引到雅间,泡上热茶,就传菜去了。
雅间布置的素净清雅,墙上挂着一幅书法,叶首志仔细看去,只见上面写得是皖江菜品:菜花甲鱼菊花蟹,鲥鱼来在刀鱼后,春笋蚕豆荷花藕,鹅鸭肥时在金秋。众人看了都说有些意思,问是谁的手笔,汪施才笑而不答。刘贤臣凑上去看了落款,笑着说:不是别人,正是汪先生的大作呢。大家七嘴八舌地恭维了一番。
饭菜上桌了,四菜一汤:臭鳜鱼、毛豆腐、清炒竹笋、回锅肉,一盆老鸭汤,一小桶蒸米饭。对于平时吃惯了营地饭菜的他们来说,这是难得一见的美味。众人连酒都顾不上喝了,鼓起腮帮子大吃大嚼,转眼功夫就见了盘底。按照叶首志定的规矩,营地平时严禁饮酒作乐,他始终认为酒能助兴,也能乱性,更能误事。大吃大喝也属禁止之列,当官的带头吃喝,脱离战士,助长奢靡风气,嘴巴吃刁了,还能再去吃苦吗?不过今天只是难得一次,不必太过认真。
从泾县出来几人就分了手,汪施才和张扶海要去蔡村和溪口检查游击区工作,运输队的人也一同返回。叶首志陪同刘贤臣回太平结婚,通信员卫皖、卫南随行。四人从泾县雇了一条快船,沿青弋江往南驶去。
路上无事,叶首志问起刘贤臣的婚事。刘贤臣的父母都是足不出户的庄稼人,这门亲事是叔父给说合的。女方家长见过刘贤臣,看他精明能干,年纪不大就创下一份家业,还是一个乡长,很是中意。民国时期乡间女子结婚很早,超过十八岁不出嫁乡邻就会说话。刘贤臣小叶首志两岁,今年二十八岁,老大不小的了,女伢今年也二十了,女方家里已经数次催婚,原本婚期定在今年开春,刘贤臣去行署训练,才耽搁至今。
一天半的光景,刘贤臣回到了三门乡。刘贤臣领着叶首志先是回家看望了父母,接着就去拜访了叔父刘景之,老人见侄儿遵命回来完婚,心情大好,新婚吉日已经选好,后天是旧历六月初八。刘景之要他婚后在家多待些日子,好好陪陪父母。刘贤臣点头应允。
皖南山区的婚嫁十分讲究。刘贤臣的婚事早已定妥,双方换庚帖、男方下聘礼、女家送嫁妆都已做过了,就等着迎娶新娘了。六月初八这天一早,刘家派出四个男丁,一顶花轿,两个儿女双全的妇人和一班子吹鼓手,由媒人带领,吹吹打打地去十几里外的仙源接新娘去了。依照当地风俗,新郎只需在家等候就行,不必亲往迎娶。
中午时分,迎亲队伍返回村里。刘家早已派出四个男丁将花轿引到门口,刘家这时点燃红烛,张灯结彩,。新娘坐在轿中连吃三杯“进门茶”,一对金童玉女走上前来,把盖着盖头、身着喜袍的新娘子牵进了正堂,与胸佩红花的刘贤臣并排站立,三拜之礼行毕,搀扶新娘子脚踩红袋子进入洞房。旁边司仪高声喊道:传口袋——一代胜一代,入洞房——一代更比一代旺。
吃完婚宴,叶首志便与刘贤臣辞行,约好秋收之前回葛顺主持乡政,卫皖留下保护刘贤臣。叶首志与卫南乘船当晚赶到了章渡,叶首志找着张元寿聊到半夜。张元寿告诉叶首志,六月份顽军四次进攻新四军,都被我们打退了。最近的一次是在苏北的郭村战斗,消灭顽军三个团。叶首志问:形势如此紧张,军部有何打算?张元寿说:去年周恩来同志来军部视察时就提出了“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方针,看中央的意思,军部早晚要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