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小说网 www.tianyibook.la,最快更新传说探险 !
翻开头几页,记录在上面的是乐文时期的泥板文书的内容和译文,底下重点用圆圈圈起“提里斯恩”、“阿尔弗雷德”、“波奇”以及“真知经”。
提里斯恩,即提里斯恩一世,皮克尼奥国国王,生于乡野齐布拉,后来改建成皮克尼奥国的国都。
他的生平事迹,可以说是一个乡间野民白手起家,翻身做主人的励志故事。
在年仅十五岁时便已展现出英勇善战以及出色的战略头脑,带头组织村民连番击退山贼的侵袭,并且找到山贼窝点,率村民围而不攻,施其压力,耗其物资,最后成功招降,成为提里斯恩麾下第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二十岁,通过第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征讨周边地区,招兵买马,俨然已成一方霸主,颇有占地为王的意思。
虽然提里斯恩没有宣称过自立为王,但麾下兵马多以山贼为主要力量组成,又是雄霸一方,在各方领主势力当中,山贼之王的称呼早已不胫而走,流传开来。
可是各国皇室都没有做出任何回应,似乎默认此事,谁都不愿当出头鸟,平白无故去招惹山贼之王,折损无谓的兵将,让其他国家坐享渔利。
因此,长年征讨的提里斯恩获得了喘息的机会,明智的决定偃武息戈,养精蓄锐。
这个决定,在各国皇室眼中,无疑是聪明人的妥协之举——你老老实实在旮旯山间当你的山贼之王,不要有任何非分之想,我们也就懒得理你。
然而不到两年,各国矛盾越演越烈,已经不可调解到发动战争的地步。
各国混战,战火纷飞,提里斯恩却得益于位置偏僻,免于战乱的干扰,独善其身。
但他的野心显然并不满足于屈居一隅,意图趁此机会建国称王,占一国领土。
而随着混战的持续进行,各国的兵力不断下降,他瞅准时机,率领骑兵七千,兵分三路,使用名为“三叉戟突刺”的闪电战术,奇兵突袭冲入三方战场,围歼士兵约四万人,战损不足百人,大获全胜,一战成名,成为历史中有名的“柯尼平原大混战”。
当然,半路杀出,不愿安分守己的提里斯恩,很快就遭到联军讨伐。
然而前者本营在丛林密布的深山野岭之中,不仅占据地域险要,兵权又集中,士兵还大半当过山贼,最是擅长在山林之间打游击战,易守难攻。
联军虽有六、七万的庞大兵力,但多数是从各国领主封地里征召的农民以及雇佣军组成,实际战力与组织性并不高,加上还是客场作战,还没深入,很快就被杀得士气崩溃,溃散败走。
自此之后便再无人愿意啃“提里斯恩”这块硬骨头,唯有谨慎提防对方捡漏。
后来事实证明,提里斯恩确实故技重施,但在各国都有心戒备之下,数次“三叉戟突刺”战术再难有显著战绩,战损也有明显大幅度的增加,不过鉴于骑兵对地形要求比较高,而且失去了奇兵突袭的优势,有此结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主要原因是那个时期完善的马鞍和马镫尚未发明出来,弓弩手和枪阵对骑兵有较大的威胁,两者结合的话克制效果就更大了。
即便如此,骑兵在那时依旧是最具威胁力的主要兵种。
至于在马鞍和马镫已经完善的现在,除了组织出另一支更强悍的骑兵,或者深沟高垒,以守为攻之外,已经没有更好更有效的办法对付了。
后来战事平息,除去战争中消亡的国家,各国元气大伤,国力明显大幅度的下降,没什么损失的提里斯恩在这场战争中笑到最后,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强势宣布“皮克尼奥”正式建立。
“皮克尼奥”建成以后,并没有向军国主义方向发展,穷兵黩武的对其他国家发动侵略战争,而是积极的和各国进行沟通交流,并签订了各种协议、条约。
显然,在强硬的手腕压迫下,这些协议和条约都是不平等的。
“皮克尼奥”的国土得以拓展,资源前所未有的丰富,百废俱兴,社会趋于平稳安定,开始进入“皮克尼奥”统治的时期,一个兴盛的王国就此诞生。
接着曲段文字的出现,帮助了王国更快的步入正轨,而一些粗浅的文学作品也逐渐开始在民间出现,并迅速得到了平民百姓的喜爱。
至于百姓喜爱到什么程度,只能说,仅计算已经发掘的,属于皮克尼奥统治时期的三个郊区城邑遗迹,就出土有四万余,且都是分散城中各处,由曲段文字刻写的泥板文书。
四万泥板文书,什么概念?
以古世纪一座城市约有一万多,将近两万的人口计算,可以说是几乎每家每户人手都有一块泥板文书!
这是一件算换做现在,也难以实现的事情。
由此可知,那个时期被学者称为之“乐文时期”并非没有道理——当然,这四万多泥板文书,实际的文学作品只有五部,其他都是内容相同的拓本,但从中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文学作品的普及程度是达到何种令人惊叹的地步。
而且最重要的是,不仅百姓喜爱,还得到国家的支持和认可,并且这种现象还影响到其他国家相继模仿,因此才有了后来文学鼎盛的文学时代。
这个现象一直持续到乐文时期末。
布加迪三世继位,为巩固权位和加强秩序,对所有文字作品实行了严审制度以及违法处罚方案,严厉打击著作、私藏、传播涉嫌危害国家安定以及愤世嫉俗的文字作品。
毫无疑问,新的制度落实后,便有许多人被处以反.动份子抓捕进狱,一时人心惶惶,文学狂热的浪潮才有了减退的迹象。
这件事件切实记载在史册中,亦被称为“建国以来首次大规模抓捕行动”。
不过话说回来,整个乐文时期也就这段时期有出现过大量抓捕违法民众,人心动荡的事情,和菲泽尔捡到的泥板文书上记载的事件相对吻合。
难道是写错人名?
但是那是发生在提里斯恩逝世多年以后的事情,两人年代相差近百年,也就不存在有写错人名的可能了。
况且两者的目的性也有所差异:一者是疑似阻止传教,一者是惩治违法行为。
菲泽尔挠了挠头,并没有得出实际有用的线索,不过通过这次简略的历史回顾,他也并非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