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小说网 > 暮秋之恋 >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天翼小说网 www.tianyibook.la,最快更新暮秋之恋 !

    时光走得太快,静秋开始慢慢适应高中的生活,较之以前更加紧张,功课更加繁重,毕竟一下子变成了九门功课,静秋应付起来不免有些吃力。从初三的大学姐变成高一的小学妹,不安始终萦绕着静秋,像是新生的树苗,渴望甘霖雨露,却也惧怕着狂风暴雨,对着新的世界有着好奇,却也隐隐担忧着这自己所不熟悉的一切会带来怎样的奇遇。

    刚刚步入高中的课堂,静秋就意识到高中与初中的差异之处,首先就是自由,位置由自己选择,连一起坐的同学也不再由老师费心安排,静秋自然是和李婷一同坐,前面是琳婕和嘉嘉,军训时一个宿舍的“战友”又聚到了一起,这让静秋暗暗高兴了许久。

    静秋的位置较后,在靠近墙角的地方,若不是旁边还坐着李婷,简直就是独自成了一角天地。窗外对着学校的大操场,高高升起的国旗迎风飘扬,静秋只需要稍稍偏头,就可把景色尽收眼底。

    时间如同流水般倾泻而过,一个月过去了,本着刚刚入学学业并不繁重的想法,众人都十分的放松,连初初入学就立志好好学习,一切为了高考作准备的静秋也有些懒散。高中的老师只管讲自己的课,只要不过份影响课堂纪律,是不会有人提点的。静秋近来上课时常走神,偏着头看窗外美丽的景色。

    白云自由的停留在蓝蓝的天空,郁郁葱葱的树木阻挡着炙热的太阳,为操场上的学长学姐投下一片清凉,那些小小的身影变得模糊,只能依稀看出大概的轮廓,刺眼的阳光让静秋半眯着眼,眸中只余下蓝色的一片海洋。一个突兀的身影闯入静秋眼帘,不禁心念一动:是他!一班也在上体育课。那抹矫健的身姿像是疾驰的骏马,只消一眨眼的功夫就从操场的这一侧去到了对面,身后留下天蓝色的残影。

    “慕容静秋,你来说说这道题目”,陈老师嘹亮的声音传来,静秋慌忙起身,认真看了看试卷上的古诗鉴赏一题,还是有些迷蒙,旁边的李婷小声说道:“第二小题,请说出古诗大意以及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分析这首古诗的特点”。

    静秋如清泉般的声音响起:“这首诗主要讲寒山道幽深渺远,山涧寂寥冷清,人迹罕至的林中时常传出‘啾啾’的鸟啼声,山中时常有雨,雨点落在细叶上‘淅淅沥沥’的作响,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落在我的身上,由于山高林密,远离人世,已然分不清春夏秋冬,时光流逝。从古诗中,我们可以发现诗人心如古井,不关心春去秋来,表现诗人超然淡漠的冷淡心情”。(部分内容参考百度)

    陈老师点点头说道:“这个回答算是在我们班比较好的,有些同学古诗鉴赏这一块实在是太弱了,我也不知道你们读这首诗是从哪里读出诗人怀才不遇,归隐山林,心中郁结难舒的思想感情,还有些同学也不看题目,上来就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答案,你们能不能审审题,可能我讲的你们比较难接受,现在我们来听慕容静秋是怎么做这道题目的”。

    静秋似乎没有想到陈老师会这么问,还是理了理思路说道:“这首诗出自寒山,年少出家,隐于天台门寒岩,是位具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而这首①《杳杳寒山道》就是他的代表作,既然是位僧人,表达的大概就是超凡脱俗,不问红尘的心境,应该不会有同学们所说的心中郁结难舒的思想感情”。

    陈老师看了题目一眼说道:“你随意选取一个角度分析这首诗的特点”,静秋早有准备,拿起试卷念了起来:“我认为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在于叠词的运用,“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淅淅”写风的飘动;“纷纷”写雪的飞舞,“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又有长短的区别。大量叠词的使用增加了诗句的音乐感,渲染寂寞冷清的环境气氛,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淡漠心情”。(部分内容参考百度)

    典型的古诗鉴赏答题结构,加上精辟准确的点明内容,静秋的回答与标准答案所差无几,陈老师满意的点点头,笑着让静秋坐下:“虽然已经会了,但是还是要认真听讲哦!”,陈老师的话让刚刚坐下的静秋羞愧不已,眼见静秋腮边红得滴血,陈老师更加满意了,上课偶尔走神的学生不伤脑筋,只要愿意听从教导就好。

    “铃~~~”,下课的铃声准时的响起,班上像是不小心落入一颗小石子的池塘,溅起圈圈涟漪,看着下面焦躁不安的同学,陈老师加快了语速:“星期一是你们入学第一次月考,希望你们周末两天在家好好复习,都能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陈老师话音刚落,已经有同学迫不及待的背起书包,陈老师瞧见了也不阻止,只是拿起自己的教科书回了办公室。

    静秋收拾书本时无意的向着窗外一瞥,瞧见那抹熟悉的身影正背着书包往校门口冲,嘴角微微上翘,心情忽而愉悦起来,每周的星期五下午都是一班上体育课的时候,可能真的是缘分,静秋有意无意的瞥去,总能从那片蓝色的海洋中寻到周文轩的身影,连静秋都不曾发现,这种忽而发现熟悉身影的好心情会陪伴她度过美好的周末。

    ①《杳杳寒山道》是唐代诗僧寒山的作品。此诗主要写作者居住天台山寒岩时亲眼所见山路及其周围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