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小说网 www.tianyibook.la,最快更新窃民 !
夏去秋来,九月的时候,宁泽已经逐渐习惯了这样单纯的日子,没有什么变化,每天除了上课之外,也会与柳雪竹寻个机会说说话,大抵都是关于自己的一些杂事。
书籍已经印出来了,学生们每个一本,如今也读得津津有味,对于其中不太懂的部分,宁泽想尽了办法,有时候还会让一帮孩子到自己的实验室看看,亲自教导。柳记的生意也变得越来越好,虽然没有了花露水的进项,但是他又做了一些其他东西,比如铁皮炉子,比如卤菜之类的吃食,总体来说,事情一直都是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不得不说,林家吃了一个大亏,自从宁泽决意将花露水的配方以及制作方法全部公开之后,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江宁城中就已经有四五家商户开始新建起自己的作坊来。可以预见的是,花露水的价格一定会降下来,而宁泽此时的心思,早已经没有在这上面了。
学堂依然是按时去,偶尔回家一趟,日子倒也过得十分清闲。无聊的时候就栽进实验室里,倒腾一些新玩意儿,来来去去的,时间也过得挺快。
其中有一件事,之前一直都在传的,那就是关于仪朝变法的事情,在九月初一的时候,终于定下来了。据说起因,与欧阳伦有关。
八月中秋之后,欧阳伦回丹阳,而后与学政范责己,以及朝廷一并有识之士,共同进谏当今圣上,痛陈弊政,力主变法,施新政,以革仪朝之弊疾,开万代之新风。
到得九月,仪朝皇帝的诏书也就下来了,施行新政的时间暂定在明年正月初一开始,其中为了表示决心以及与之前的不同,年号由目前的大观改为庆历,世称:庆历新政。
对于这种社会由高层而下进行的变法之举,宁泽并不关心,按照他的想法,封建社会,只要有皇帝在,即便决心再大,到头来也不会有什么根本上的改变。不过自从皇帝将年号改为庆历之后,他心里就觉得有些不对。
庆历新政他是知道的,那是北宋仁宗年间,进行的一次改革。彼时宋朝西北不稳,外有大辽西夏虎视眈眈,内有官僚机构臃肿不堪,人浮于事。而后由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等人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至于结果,当然是以失败告终,不过对于后来的王安石变法,影响甚大。
但如今是仪朝,与宋朝没有多大关系,虽然在治国理念上相差不大,但很多自己记忆里的名人并未听说。
难道范责己就是范仲淹?欧阳伦就是欧阳修?
心里有这种奇怪的想法之后,他就觉得微微有些不安。如果事情果真如此的话,那以后的王安石变法,乃至于让世人痛恨千古的‘靖康之耻’是否会出现?崖山海战十万军民投海的壮举是否会重演?更有甚者的是金元入侵,摧残千年汉族文化的悲剧,是否会再一次降临?
自从诏书下来,贴在了江宁县衙外的照壁之上后,他就专程抽空去看了一下,不过上面只是写了施行的时间以及起因和经过,对于将要施行新政的具体内容,只说还在商讨之中,并未具体提及。
如今的时间轨迹与自己记忆里的有很大不同,新政是否就是自己记忆里的庆历新政还有待证实,但这样的可能性,已经让他感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
不过诏书归诏书,对于整个江宁的影响,还很小。人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子,有的吃,有的穿就行了,其他的管他作甚。
在大多数人眼里,如今的朝廷也没什么不好,除了太过重视读书人,分了士农工商几大阶级之外,对于生活上的,也勉强算过得去了。
尊卑有序,礼义廉耻,这不是大家心里已经习惯的吗?再说读书人那可是从千百万人中脱颖而出的,自然有他的本事,自己是商户,农户,还是工匠,那也都是祖上就如此,单靠自己改变,恐怕就是烧了八辈子高香了。
这样的想法早就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即便是小孩子,也都知道见到先生要行礼,见到官员要磕头,那些老爷们,能够偶尔想到咱们这些升斗**就已经不错了,应该感激涕零才是。
朝廷的具体政令还没有下来,宁泽也不敢确定与自己记忆中的庆历新政是否一样,所以这段时间,他只是忙着自己的事情。
阿贵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在柳记也已经得心应手,由于宁泽之前教了他算学,很多事情做起来,也根本不需要宁泽去指示。
如今蚊香基本上已经没有了销量,反而是宁泽做出来的铁皮炉子卖得相当不错。经过了两次提价之后,依然供不应求。不过这个时代的铁是朝廷专营,要做成炉子来贩卖,宁泽也费了不少功夫。
柳记在慢慢壮大,在逐渐发展,学堂的孩子们也在一步步的接受着宁泽关于格物思想的灌输。
第一批的《格物基础论》已经分发下去,孩子们对于这些新奇知识,大部分而言还是抱着一种接受的态度,毕竟学堂只有宁泽这一位先生,并且这位先生还是江宁案首,作了《锄禾》,作了《鹊桥仙》,作了那一首如今传遍大江南北的《明月几时有》。
林家吃了花露水的亏,对柳记如今是恨之入骨,即便是有姜柏石作为后台,但在知道了柳记背后实际上是宁泽之后,也暂时没有报复的意思。不知道是不是如今他的名头有些大,还是在中秋诗会上得了太守欧阳伦的赏识。
与柳雪竹的事情,宁泽已经下定了决心与父母再做最后一次的沟通,不管父母同意与否,自己是无论如何也要娶她的。这无关门户之见,无关上下尊卑。
仅仅,只是因为自己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