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小说网 > 历史扳道工 > 第54章 防御

第54章 防御

天翼小说网 www.tianyibook.la,最快更新历史扳道工 !

    希姆莱接着往下看这位党卫军军官的报告,发现他并没有说明这辆苏军的“KV-1”重型坦克是否被击毁了,这让他感到很是失望,他猜想这辆坦克很可能平安无事的从党卫军手里逃脱了。

    他心里最想看到的画面,其实是子弹钻进那个美丽姑娘的身体里血花飞溅的情景。

    希姆莱看完了报告,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武装党卫军这个他的黑色骑士团对待敌人还不够冷酷和精确,他应该继续加强构建党卫军的精神中心,以适应“种族清洗”这个“为民族和祖国所承担的最艰巨的任务”。

    希姆莱又专心于他的事业当中,对这份报告并没有去多想,只是将它撇入已经看完了的诸多文件当中。

    孙珲没有想到的是,这辆巨大的“T-34”多炮塔坦克,竟然只在10天的时间里就修复了。

    这辆被人当成废物的重型坦克给回收队运回要塞之后,凡是有一定作战经验的军官都认为它没什么用,“一辆德国人的‘4’号坦克就可以轻易的击毁它。”伊瓦尔上尉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对孙珲说,“我们坦克排是绝对不可能要它的,哪怕是有人愿意来开它。”

    但孙珲并不这么想,他认为,在野外的战斗中,这辆体型巨大却又装甲单薄的坦克是很容易成为移动的活靶,但要是在城市防御战中,应该是不错的防守利器。

    他的想法得到了乌兰诺拉索夫中尉的支持,这位见习军官以前从没有上过战场,只经受过很少的军事训练,现在也只参加了几次小规模的战斗,经验不足的他只是认为这么大的一辆坦克不修复起来加以运用实在是太可惜了,因而他主动承担起维修这辆坦克的任务来。

    在向团政委汇报并得到批准后,他找来了被117坦克排解救下来的那些被德军俘虏的苏军官兵,他们当中有几人是技术军官,他请他们查看了“T-35”坦克的情况,这些人认为这辆坦克的损伤其实并不大,很容易修复,只是几个关键的零部件坏了,加上缺乏油料,所以被驾驶他的官兵抛弃。乌兰诺拉索夫知道要塞的武器库有一个机械备件仓库,他带人在那里找到了需要的零件,经过艰苦努力,仅仅用了10天,这辆“T-35”坦克便修复了。

    本着团政委“一切能够利用的都要用到战场上”的指示,在孙珲的建议下,这辆“T-35”坦克配给了步兵团,随后这辆坦克被团政委命名为“红色要塞”号,归乌兰诺拉索夫中尉指挥,车组的11名成员有5人来自于维修人员,3人来自于游击队,3人来自于海军。

    这辆“T-35”多炮塔重型坦克被当作移动的堡垒加入到了要塞的防御体系当中。在它进入防御阵地之后,在乌兰诺拉索夫中尉的邀请下,“521”车组还来参观了一番,让从来没见过多炮塔坦克的女孩子们着实开了一回眼。

    这些天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战斗,但孙珲却从乌兰诺拉索夫那里了解了一些战争的情况,对自己和女孩子们的处境并不感到乐观。

    他已经从周围的人那里搞清楚了,他们在现在所处的时间是41年12月,地点是列宁格勒外围的“卡拉瓦-伊斯特列格”要塞,这座要塞本来是一座古堡,在战前被苏军改建成了军事要塞,是拱卫列宁格勒的众多要塞中的一个。这座要塞有丰厚的军事储备和粮草,并且幸运的没有在之前的战斗中被德军毁掉,但随着德军对列宁格勒攻势的加强,邻近其它的要塞接连陷落,这座要塞渐渐的被孤立起来,有成为战争海洋中的孤岛的态势。

    现在这座要塞只维持着和后方苏军主力有限的几条通道,包括一条铁路线,而这些通道随时有被德军切断的危险。

    这也是孙珲为什么想要尽力帮忙加强要塞的防御力量的原因。那辆“T-35”多炮塔坦克和德军坦克野战的时候肯定不中用,但在防御作战中对付步兵,还是相当给力的。

    让孙珲感到欣慰的是,苏军的统帅们并没有忘记这座要塞,在得知要塞在德军的猛攻下幸存下来并积极的对德军作战后,他们开始想办法支援要塞守军。

    不久,要塞守军便接到了来自伏罗希洛夫元帅的直接命令:“转入就地防御,不放弃任何地方。”

    在此之前也有过来自伏罗希洛夫元帅的命令,他要求在这里集结的部队积极向敌人发动反攻,于是部队展开战斗队形,企图一鼓作气突破敌人的阵线。但是战士们苦于不断的进攻,大炮和弹药也很短缺。冲锋的尝试全都失败了。苏军步兵冒着敌人的炮火和夹杂着雪花的寒雨,趴在湿漉漉的地上。电话员听着上级指挥员凶狠狠的指令和责骂:“突破它!发动步兵去打垮敌人!”117坦克排也曾帮助步兵发动进攻,但在接连数次冲锋失败以后,“挖战壕”的命令下达了。

    战争是一只巨大的土拨鼠。趁着五颜六色的德国信号弹的光亮,借着德军炮弹在附近村庄中引起的熊熊大火的照耀,挖战壕的工作日以继夜的进行着。一座由大大小小的兽穴构成的错综的迷宫,正在地底下扩展。整个地形很快改观了。这里已经不是夏天长满芦苇与水藻的小河的树林茂密的河岸,而是被破片和炮弹弄成千疮百孔的“前沿”,它像但丁笔下的地狱一样分为许多层面,光秃秃的不见草木,它被人挖了又挖,早已失去它原有的特色。只有寒风从这里呼呼的吹过。

    苏军的侦察兵们每天夜晚都坐在原先的河岸(也叫“中立地带”)上,静听着德国斧头发出的砍击声和同样在巩固前沿的德国工兵的谈话声。

    然而,有苦必有乐。后勤部队逐渐调集,马车辚辚,运来了弹药、粮秣和罐头食品。最后,高射炮营、卫生营、野战邮局、交换所和兽医站也都到达,停驻在和要塞毗连的小镇某处,在不远的森林中披上伪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