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小说网 > 三国司马孔明 > 第二十四章不义之财

第二十四章不义之财

作者:老道俯卧撑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天翼小说网 www.tianyibook.la,最快更新三国司马孔明 !

    在汉朝各地差不多,不其县的粮食也基本上控制在几个大户手里,他们绝对处于垄断地位。

    在三大家族绝对垄断的情况下,粮食价格非理性上涨,连不其县官府都管不了,老百姓敢怒不敢言,恨恨地看着范家,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李斯拿范家没有办法,叹息一声走了。

    范骏更绝,见李斯要走,当着他的面直接把粮价抬高到一石八百钱。

    待要转身的李斯也看到范骏换了价位,瞥了一眼价位,八百钱!

    爱姨妈也,李斯县丞一个趔趄,好悬没有摔倒,掩面泪奔而去。

    看着李斯远去的背影,范骏得意洋洋,你嫌粮价高,我还觉着粮价低呐。

    粮食我有的是,愿意卖多钱就卖多钱,没有钱还想吃饱肚子,天下哪有这种好事。

    粮价不仅今天涨,以后天天都会涨。

    不服气是吧,你来咬我啊。

    这就是人性的劣根,随着财富的积累,贪婪也会随之增长,至于其他人的死活,他们不会在意。从来都不缺发不义之财的人,别人遭难他发财,国家遭难也发财,遭难对于他们就是机会。

    一些人的道德与财富增长往往成反比,越富越贪婪,一旦没有制约就像杂草一样泛滥。

    范家家主范同心里的账比谁都算得清楚,五亩地捐一石粮食,是赚了好名声。

    名声值多钱?

    与名声相比,范同更在意的是钱。

    如今一石粮食八百钱,可以买到两亩多地。

    而且,粮价还会继续上涨,毕竟今年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越往后粮食的价格会越高。

    如果明年的天时还不好,呵呵,粮食的价格就难说了。

    范同是个地地道道的奸商,他早就算计好了,借大灾之年发一笔大财。

    所以,他把地卖掉,却省下了数百石的粮食。

    数百石粮食啊,值好多钱。

    反正人饿着肚皮总要买粮食吃,不其县的人没有钱了,还有其他县的人,范家存有六七年的粮食,利用这个大灾之年机会,吸干所有人的财富。

    范同不怕把事情闹大,不其县乱了,倒霉的首先是县令。

    不要怪我心狠手辣,你算计我在先,范同铁了心要把司马孔明弄下去。

    看到变化了的粮价,周围的老百姓傻眼了,李县丞不来还好,来过问一下粮价,范家不仅不降价,反而涨价。

    你妈批,范家人实在太黑了。

    本来不其县的百姓看到布告,心里对几大家族还有点好感,没想到他们翻脸比翻书还快。

    不其县四大家族中,除了赵家捐了二百石粮食,其他三家一粒米也没有捐。

    城内的老百姓对三大家族恨得牙根痒痒,又能怎样,只能望米兴叹。

    李斯怒气冲冲回到县衙,让人把太史慈和孙灿从城外叫回来商量事情。

    “李县丞,把我们叫回来所为何事?”

    孙灿和太史慈都在城外工地上,房子建的很快,一些房屋差不多要完工了,收尾的工作也不少,还要整修道路,清理垃圾,一堆事等着。

    如今司马孔明只有孙灿和张桐两个帮手,孙灿负责不其县这里的饥民,而张桐要跑遍整个不其县,建立健全各个农庄。

    以前村民为地主打工,现在土地转到了司马孔明名下,按照汉代的习俗,司马孔明管吃管喝,这些人应该属于司马孔明的家奴。

    司马孔明没有这种意识,为了长远规划,他必须设立农庄。

    不是所有的人都留在农庄,精壮都被训练团抽调走了,连带着家属也要离开村庄住进县城,待遇不可谓不高,剩余的人才留下来务农。

    李斯叹息一声,愁容满面:“咳,知道现在的粮价涨到什么程度了吗?八百钱一石,这不要人命嘛,有多少人能买得起?”

    无论是孙灿还是太史慈,凡是从孙家哇来的人都不需要买粮食吃,全都是司马孔明一个人供应,谁还会注意到市价多少钱?

    孙灿有点懵逼,粟米不到二百钱,竟然涨到八百多钱,太疯狂了。

    “价格的确太离谱了,能不能劝一劝粮商,让他们收敛一些。”

    李斯摇头叹息,说:“我刚才去了一趟街市,几个粮栈价格基本一致,我找到范家想劝说一番,谁知道人家还嫌粮价低,不仅不降价,反而威胁不卖粮,你说这事怎么办?”

    太史慈气道:“就是那个拒绝捐粮的范家?我带着衙役抄他的家。”

    说罢,太史慈就要往外走。

    李斯急忙拉住他,劝道:“粮食是人家自己的,卖多少钱人家自己说了算,他们范家又没有犯法,你用什么理由抓人家?”

    “难道就这样算了吗?城内还有数千近万老百姓吃饭,谁能买得起这样高价的粮食。他们范家这是趁火打劫,趁着灾年发不义之财。”

    道理都明白,这样高的粮价,用不了几天就把城内百姓的钱袋子掏空,以后的日子没法过了。

    有钱人还能熬一段时间,穷人家也就这两天的事,剩下的就是饿肚子。

    李斯愁眉不展,沉思一会儿,说:“是不是派人去找司马县令,让他赶紧回来,我担心出乱子。”

    孙灿摇摇头,不赞同李斯的建议:“李大人,老板这一趟是为了杜绝瘟疫的传播,恐怕要走遍边远的乡村。你想,一旦发现一例病人,治疗需要时间吧?再说了,治病也不能半途而废,治疗一半走人不合适。这一趟就算病人少,老板骑着快马,走一趟没有十天半月恐怕回不来的,”

    李斯苦逼了,孙灿说的有道理,瘟疫也是一件大事。

    “好吧,再等几天吧,不过,还是要派人告知一声,让司马大人心中有数才好。”

    孙灿也同意李斯的建议:“那行,我派个人去知会一声。太史县尉,城外你就不用去了,留在县衙应付意外事件吧。”

    三个人商量不出个头绪,只能静待事态变化。

    李斯等人愁眉不展,想不出解决办法,倒是范家喜气洋洋。

    范同听了儿子范骏的报告,称赞道:“干得好,这件事情就不能手软,免得他们得寸进尺。涨价才刚刚开始,到了年底恐怕要一千钱也买不到一石粮,李斯这个书呆子想不明白的。”

    “呵呵,父亲没看见李斯那种表情,我说嫌价格高,我们可以不卖,噎的他哑口无言,扭头走人。”

    范同嘱咐道:“你去告诉卢家和张家,三家一定要保持一致,共进共退,只有这样别人才没有办法对付我们。他们应该感谢我,这一次让他们发大财了。”

    如今范骏对父亲范同佩服的五体投地,答应道:“是啊,他们都跟着沾光,如果不是父亲拉他们一把,光是捐献粮食就要损失若干钱。今晚我就去他们家,安排一下今后的行动计划。”

    范家父子并不满足于现在的成就,他们还想继续发财,当然越多越好。

    不其县的百姓算是倒霉了,粮价只涨不跌,以后的日子没法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