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骁将解围
泰山贼军首领眭固也看到了北海的弱处,于是令手下大将管亥带兵准备寇掠北海。
北海国位置大约在今天的山东潍坊、高密等地。
孔融接到管亥来犯的军报,心里十分着急,赶紧召集主簿王修、部将武安国商议。
武安国是个勇将,忠心可嘉,但是手上只有万余兵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武安是个复姓,得姓于战国白起。
白起被封为武安君,其后人于是以武安为姓,这武安国先祖正是白起,很多人误以为武安国姓武。
主簿王修对孔融说道:“北海兵微将寡,恐难以拒敌,为今之计,大人应即刻发书左右州郡,求取援军。”
王修这也是没有计策的计策,事实上北海此时已经处于相当孤立的境地。
泰山郡阻断了北海国与西面州郡的联系,只剩下东边的东莱郡和南边的琅琊国可以互相交通。
而琅琊国属徐州辖境,陶谦也跟孔融一样,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哪里还有能力互相救援。
孔融寻思,也没有其它办法了,于是立即作书,传驿周边郡县,希望能够招到义兵,无论多寡,总聊胜于无。
没过几日,泰山管亥便带着兵马一路寇掠到了孔融所在的北海剧县(剧县是北海国郡治所在)。
管亥所过之处,百姓钱粮,无一存留,皆被掳掠。
沿路难民,纷纷逃往北海,都被孔融安置到了各县。
管亥率军来到剧县城门,孔融、王修、武安国严阵以待。
管亥望着城墙上稀稀拉拉的守军,心想这北海还不是囊中之物?于是上前叫嚣道:“北海相孔融出来答话!”
两汉地方区划是郡国并行,郡称太守,国称国相。
北海是国,所以孔融官职应该是北海相,如果见到“北海太守”
,那就绝对是错误的说法。
孔融闻言,上前一步对城门下管亥说道:“我就是北海孔融,足下何故引兵到此?”
管亥见出来的是个文弱儒生,心里不禁更加轻蔑。
我们都听说过孔融让梨的故事,事实上,孔融是正儿八经的孔子第十九代孙,所以一直秉承家里学儒学文的传统。
“我大哥眭固,你听说过吧?他叫我到你这北海借个二十万石粮食,你看怎么办啊?”
管亥阴笑着说道。
这不是狮子大开口吗?北海只是一个小小的郡国,拿出二十万石粮食,那城墙上这些人吃什么?这可是孔融手下一万人一年的口粮。
“足下英雄好汉,怎会不知我北海不过是一个区区小国,现在哪里拿得出二十万石粮食啊?不如待明年,我想办法去筹集粮草,到时候给首领亲自送去如何?英雄只要退去兵马,我孔融言出必行。”
孔融想以此换取一些时间,不过这纯粹是痴心妄想。
“区区二十万石粮食都拿不出来,你这北海国相可当的不怎么样!
像你这种酒囊饭袋,不如趁早让贤给我,我保管把这北海治理的服服帖帖!”
管亥口出不逊道。
“大胆逆贼!
竟敢辱我国相,是可忍孰不可忍!
你有胆便攻城,我武安国誓死也绝不让你踏进城门一步!”
武安国的话刺激了管亥,看样子是不打不行了。
“鸣鼓!
给我杀进城去,一个不留!”
管亥恶狠狠的大声喊道。
一时间,贼寇们如同蜂拥而上的蚂蚁,小小的剧县城,似乎瞬间就要被淹没。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相邻推荐:神级大魔头 无相神尊 无敌剑魂 校花之无敌仙少 盛嫁无双:神医王爷不良妃 重生之军嫂萌娃兵哥哥 斩龙 网游之野望 官途:第一秘书 蹉跎惘少 超新人 嫁丑不可外扬 少年大将军 茅山捉鬼笔记 困在城中央 风月宝鉴 素手纤纤千金种田有点忙 桃运透视兵王 司令,奴家不从 养狐为妃:高冷摄政王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