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小说网 www.tianyibook.la,最快更新明末之巨宼逆袭 !
对于瘴气,李元利了解得确实够多,不光是这一世曾经和老神仙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就是在上一世,他也曾经接受过山岳丛林生存训练,而且还穿过中缅边境到缅甸执行过秘密任务。
其实所谓的瘴气,主要就是枯枝败叶腐朽后散发出的气味、动物死亡后尸体腐败产生的气味,再加上多雨潮湿炎热而又少风的气候形成的带有一些毒性的雾气,长时间处于这种雾气之中,便会引发一些病症。
这种瘴气并不是无处不在,它们基本只产生于无开口的洼地和比较封闭的山谷或密林之中,只要在行军和宿营时尽量避开这些地方,就完全不用担心瘴气对人的侵蚀。
而且瘴气对身体强壮的年青人的影响也并没有传说中那么恐怖。
后世中国远征军从缅甸撤退,因回国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被倭寇用飞机轰炸,远征军只好从人迹罕至的野人山逃回国内。
然而就是这一次野人山溃败,使得远征军三万多将士永远长眠于此,造成这么多人失去生命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瘴气,而是蚊虫、蚂蟥、毒蛇、食物中毒以及饥饿!
李元利认为,只要让征缅军队有一个较长的适应期来进行热带丛林作战训练,然后再保证后勤供给,瘴气、蛇虫、野兽等对大兴军的威胁并没有多大。
“西南问题必须解决!不光是单纯的武力收复,咱们还要在那片土地上扎下根来!”
这时,刘玄初却拱手问道:“陛下!西南诸夷时叛时降,反复无常,若是要彻底将之纳入治下,就得在当地驻军震慑,如此一来,势必耗费钱粮无数,西南蛮荒之地,值得如此大动干戈吗?”
值得不?当然值得!
东南亚这几个小国家对于中国的重要性,来自后世的李元利心里最为清楚,就拿缅甸来说,不提它丰富的资源和地缘战略价值,单单是贯穿全缅的中缅油气管道,其对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就值得他这样做。
但现在的人不可能懂地缘价值和能源安全,李元利当然也不可能用这样的理由来说服他们,他能说的只能是钱!
“西南金银铜铁等矿产资源丰富,缅甸、老挝等地还出产各种名贵硬木,其中的柚木是最好的造船木料,听说最高的有两百尺,用来做两百五十尺的巨舰龙骨都合适!而且缅甸还出产红、蓝宝石、翡翠玉,这些可都是值钱的玩意儿!”
海军司令锁彦龙一听缅甸出产柚木,便迫不及待地拱手道:“陛下,既然有柚木,那便值得动手,如果陆军不方便,单独出动咱们海军也可以,就当是练兵了!”
现在海军几大造船厂开足马力造船,但适合造船的木料却越来越供应不上,特别是能够用来做大舰龙骨的木头更难获得,如今锁彦龙听说西南就出产柚木,而且还是两百尺的巨木,他哪儿会不心动?
然而刘体纯却对海军的造船事业不感兴趣,他觉得花这么多银子到海军上有点得不偿失,因此便反驳道:“海军现在已经有铁甲舰四十多艘,就算要再建造,所用木材也可以从南洋购进。”
“陛下,关外、朝鲜的矿场都还没有开设起来,西南金银再多,咱们现在也没法开采,还有您说的宝石和非翠,多藏于崇山峻岭之中,开采不易,且还要动用大军征讨,劳命伤财!陛下一定要三思啊!”
刘体纯说得语重心长,在他看来,征伐西南诸夷耗资巨大、困难重重,而且还没有什么收益,大兴军刚刚立国,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处处都要花钱,实在是不值得这么去做。
李元利皱了皱眉,他没想到刘体纯竟然会出言反对征西南,不过这样也好,有不同的想法可以协商沟通,免得朝堂日后成了一言堂。
大家都认可的事情,才能做到力往一块儿使,特别是刘体纯还是内阁首辅,如果不能说服他,大臣们会怎么想?
现在自己还能凭借超出这个时代三四百年的眼光保证不会行差踏错,但日后继位的子孙可没有这份本事,如果再来个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的皇帝,国家会不会被带歪了方向?
看来得建立个制度,让内阁有监督或制衡皇帝的权力。
如何平衡皇权和相权,这本身就是一个伤脑筋的问题,不过时间还多,日后再慢慢想,现在李元利考虑的是如何说服刘体纯。
想了好一会,李元利才开口道:“首辅的意思,是现在不宜对西南用兵?”
“陛下,微臣正是此意!”
“那行!两年之内朕不会对西南用兵!”李元利的计划甚为庞大,仓促之间用兵确实也是有损无益,索性就顺水推舟,向刘体纯许了两年之期。
刘体纯果然松了一口气,哪知李元利又道:“但经营西南的策略不会改变!”
“首辅刚才言下之意,无非是怕朝廷此举得不偿失、入不敷出,有这份谨慎心思,也是极好!”
“但朕敢保证,咱们不会做亏本买卖!”李元利端起面前的琉璃茶盏抿了一口,“先说矿产资源。以前咱们全部使用人工,耗时耗力且效益不佳,但如果咱们使用蒸汽机带动各种机器来采挖,那得节省多少人力?”
刘体纯问道:“陛下,蒸汽机乃是我朝军国利器,这样做会不会太冒险了点?”
李元利轻笑道:“哈……首辅多虑了!你别小看就这么一台机器,它牵涉的技术可不少,首先,造蒸汽机的钢别人就造不出来!”
“就算有了能够制造蒸汽机的好钢,他们没有制造活塞、汽缸的精密机床,照样是无可奈何。说句自夸的话,咱们的蒸汽机现在就算摆到西洋人面前,让他们拆了仿他们也仿制不出来!”
这话是不是自夸,工部尚书党守素最有发言权,他可是清清楚楚地知道,当年李化等人研制蒸汽机,在有李元利指点的前提下,也足足用了两三年时间才试制出了一台。
光是制造那些加工机械,工部七八名大匠就带着百十名徒弟日夜操劳了一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