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小说网 www.tianyibook.la,最快更新灯塔 !
萨拉,苏芬边境上一个规模不大的小村落,地处芬兰境内,距离边境线不到20公里。
两个月前,就在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候,芬兰人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政策,萨拉村的村民被疏散,村落里所有能够运走的东西,都被运走了,而那些运不走的,则被一场大火烧了个干净。
由于芬兰人的房子几乎都是木质结构的,因此,如今的萨拉村几乎被烧成了一片白地,唯一还竖立着的一栋房子,就是村镇东侧一栋位于小山岗上的风车磨坊。整个磨坊完全是岩石垒砌起来的,很坚实,因此,也扛住了那场大火的洗礼。
自从苏军大规模挺进芬兰之后,负责中路主攻的第9集团军,就把总部设在了这个几乎一无所有的萨拉村,而在正前方的凯米耶尔维方向上,集团军下属的122师正在向波的尼亚湾方向推进。
临近入夜时分,从中午开始吹拂的西北风不仅没有减弱,反倒变得更猛烈了,一盆清水放在室外,只消不到十分钟就会冻成一个大冰坨,这样的天气对于持续作战的苏军部队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尽管点着炉火,可空旷且四面透风的风车磨坊里仍旧冷得像是个冰窖,在磨坊通往楼上的阶梯边,那张用原木临时钉起来的大桌边上,一个身材不算高大,但却能给人一种魁梧感的中年人,正一动不动的站在那儿。
中年人穿着苏军的军服,看肩章应该是个少将,他浓眉紧缩,两只眼睛紧紧盯着桌上那份皱皱巴巴的地图,脸上的表情写满了犹豫和担忧。
中年人名叫瓦西里,全名是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作为伏罗希洛夫元帅素来看重的爱将,他三个月前才从白俄罗斯调任列宁格勒,出任第9集团军司令员,目的就是为了指挥这一场战争的局部战事。
与军区、莫斯科部分将领乐观的看法不尽相同,崔可夫并不认为芬兰人的军事力量脆弱可欺,至少,他们不会真像土鸡瓦狗一样,轻轻一触便分崩离析。可即便如此,他也从未想过这场战争竟然会打成这样,更没有想过,自己需要面对如此被动的局面。
整个第9集团军下属的作战序列中,两大主力便是122师与163师,在战场布置上,122师负责主攻凯米耶尔维方向,在它的正面,是芬兰第5集团军的主力。而163师的主攻方向则是奥卢,其正面在最初的时候,并没有太强大的阻击力量。
就是这样的战争发起状态,两个月后,两个师却交了一份令人恨不得要杀人的悲催答卷:122师损兵折将,战线推进不到25公里,现在更是连发动进攻的能力都没有了,只能龟缩起来打防御战。163师更凄惨,整个师都被芬兰人在苏奥穆萨尔米外围地区分割包围了,从两周前开始,该师就在持续求援,而到了一周之前,他们的通讯都中断了。集团军指挥部现在都不知道他们在哪里,甚至连他们是不是还存在都说不准。
没错,崔可夫的手里的确还有一部分预备队,但这支预备队他不敢动用,毕竟目前的战局很被动,他必须保证在战局进一步恶化的时候,他还有后续兵力可以投入。
幸好的是,伏罗希洛夫元帅还没有抛弃他,紧急从基辅方向调过来的第44师在关键时候加入了战斗,他们的任务就是挺进到苏奥穆萨米尔地区,与陷入困境的163师汇合。
第44师可以算的上是个精锐师,它身上背着“基辅荣誉师”的称号,是个地地道道的精锐摩托化步兵师,但说句老实话,崔可夫并不看好这个师的前景。这其中原因很复杂,而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这个师并不归由他统帅,同时,师长维诺格拉多夫又是个跋扈的人,第9集团军总部的命令根本指挥不动他。
后续发生的一切,显然也证明了崔可夫的这一猜测。三天前,44师在距离苏奥穆萨尔米六英里处的库伊瓦斯-库奥马斯地狭遭遇芬兰军的狙击,整个部队的推进就此停滞。昨天,维诺格拉多夫发来军情,声称44师遭到大股芬兰军的阻击、袭扰,他认为自己正面的肯定是芬兰军的第4集团军主力,因此,决定将部队后撤到豪基拉镇,并在那里转入防御。
别说44师不归由自己指挥,即便是归由自己指挥,崔可夫也不能否决维诺格拉多夫的要求,因为目前的战局很混乱,总部根本就摸不清芬兰人的具体部署,与163师之间的联系也早就中断了,总部也不清楚他们是否还存在,因此,出于稳妥的考虑,44师转入防御态势,并非是什么错误的决策。
自己成了瞎子和聋子,部队的损失又过于惨重,崔可夫也想不出什么绝妙的办法来改变这种糟糕的局面了。
视线离开桌上的地图,崔可夫的目光落在了旁边一份刚刚印刷出来的小军报上。
这种所谓的军报,实际上就是一张传单,是那些不招人待见的军事委员们弄出来的,而这份传单的制造者,则是总部的师级军事委员德米特里上校。
在崔可夫的眼里,这位德米特里上校就是个臭虫,四年前,这家伙还在白俄罗斯特别军区,是隶属于第十一集团军的一个中尉。就在1936年的8月份,这家伙举报了第十一集团军中的一个“潜伏起来的社会革命党的危害分子团伙”,并由此走上了飞黄腾达之路。也正因为他的检举,第十一集团军遭受了一场近乎彻底的清洗,62名中高级指挥官被清理一空。
类似这样的臭虫,崔可夫看不上眼,但也不敢招惹,因此,这家伙提出的“树立英雄榜样,以鼓舞士气”的提议,崔可夫表示绝对赞成,于是,这份传单般的小报就诞生了,并在短短两天时间内,传发到了包括第14、8、9、15等若干个隶属于列宁格勒军区的集团军内。
实际上,对于德米特里上校所宣传的那个“英雄”,崔可夫是持有怀疑态度的,尽管那家伙“缴获”了芬兰狙击手马蒂·莱维斯托的武器,可他却说不清楚杀死目标的具体过程。不仅如此,他提供的那一套说辞里,也存在着诸多的漏洞。
不过,对于这些怀疑,崔可夫没打算说出来,一方面是因为他不愿意得罪德米特里上校那个小人,另一方面,则是他的部队的确需要鼓舞一下士气,而一个英雄的出现,显然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宣传单上配有那个家伙的黑白照片,他披着芬兰军人的白色披风,手里举着一支98k步枪,整个人看上去倒是颇有几分英姿,至于说图片下方配发的文字,则像是在讲述一个传奇故事。
撇撇嘴,崔可夫伸手将宣传单拿过来,双手一搓就把它揉成了一团,远远地投进炉火里。
“呜咣当,咣当.”
喷着黑烟的火车冲破晨曦,飞快驶过横跨涅瓦河的钢铁大桥。
在靠近车头的四号包车车厢里,德米特里上校对着墙壁上挂着的一面镜子,吹着口哨,不紧不慢的整理着军装的衣领。
鲍里斯敲门进来的时候,这位上校正拿着一把梳子整理头发,尽管到列宁格勒还需要两个小时,可是他已经开始整理仪容了,他要用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去面对军区的领导们。
“嘿,我的鲍连卡,昨晚睡的怎么样?”看到鲍里斯走进门来,德米特里抚摸着头发,笑着问道。
“很不错,德米特里·米哈伊罗维奇上校同志,”尽管德米特里喊着他的昵称,显得很亲近,可鲍里斯还是用了恭敬的称谓,这样才能显示他很懂的分寸。
没成想,听了鲍里斯的回答,德米特里的笑脸瞬间便沉了下去,他转过头,漠然看了鲍里斯一眼,说道:“我的鲍里斯·阿尔希波维奇大尉同志,在这个糟糕的时候,你怎么能睡的很不错呢?”
“哦,不是,德米特里·米哈伊罗维奇上校同志,”鲍里斯立刻意识到自己哪里错了,他改口道,“我的意思是,车上的条件很不错,但我睡得并不好,作为抗击芬兰纳粹的一名苏维埃战士,我迫切希望重新回到战斗第一线去。你要知道,我只要一闭上眼睛,眼前就会.”
“好啦,好啦,”笑容重新出现在德米特里上校的脸上,他满意的打断鲍里斯,用手中的梳子朝他指了指,笑道,“你的这种想法是好的,它充分体现出了一名英雄所必须具备的革命献身精神与澎湃的求战欲望。你必须时刻记住,你是一名英雄,你必须用英雄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用英雄的思维来考虑问题,用英雄的言行来感动别人。”
“我会记住的,德米特里·米哈伊罗维奇上校同志,”鲍里斯用力点头,附和道。
“非常好,”德米特里上校挥挥手,满意的点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