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小说网 www.tianyibook.la,最快更新大秦五百年 !
有些臣子关心大王,说些安慰之言,希望太医能把大王的腿医治好。
每次朝会,都会有史官及时记录内容。
这时,史官记录:秦王婴元年十二月十八,秦王婴发明一物,名曰“椅子”,因腿部有疾,屁股坐椅子。
这只不过是朝会刚开始时的小插曲,随后很快开始议政了。
丞相尉缭首先出列,把昨天商量好的,从河套地区战略撤退、收缩防线的事情说出来。
对于云中郡、九原郡,尉缭说成是河套地区,并且解释什么是河套。
多数人都觉得,用“河套”一词来表示两个郡的地域,甚好。
这是在昨天就商量确定好的事情,在朝会中由尉缭提议,跟朝臣们讨论,让大家都有发言的机会,各抒己见,说出自身的理由。
如果要暂时放弃河套、收缩防线,在大家充分讨论下有人说出充足的理由,君主再进行拍板,这是对臣子的尊重。
尉缭说完后,子婴扫视众臣一遍,开口道:“丞相之提议,众卿觉得如何?”
王元首先出列道:“禀我王,臣认为,丞相提议甚好。既然守不住,如若不及时撤回旧长城以内,等匈奴兵临河套之地,所有牲畜财物被掠夺一空,超过十万大秦百姓或被杀,或为奴,这是莫大损失,到时悔之晚也。”
他的发言,部分臣子点头赞同。
于真出列道:“臣附议!”
卢德出列道:“臣附议!”
接着,治粟内史陈烈、奉承张剑、韩谈等人都发言赞同。
赞同的臣子出列发言后,殿内安静下来。
子婴道:“众卿可还有异议?”
御史大夫钟平出列道:“大王,始皇帝命蒙恬北击匈奴,河套之地得来不易。臣认为,不能轻易放弃,目前河套兵力的确不足,所幸十五、十六、十七岁的男丁皆已接受操练,待操练完毕,可派遣一得力上将,率五万以上士卒,北上镇守河套。”
“臣附议!”
出列的是曾奎,官职为宗正。
宗正属于九卿之一,掌管皇帝亲族或外戚勋贵等有关事务。
中尉邹离出列道:“臣附议。臣愿领兵北上,守卫河套之地。”
少府郭佟、卫尉丞周允先后出列附议。
对于尉缭的提议,朝臣中赞同者略多于反对者,只有少数人没有表态。
反对的人全部出列后,尉缭问钟平道:“敢问御史大夫,楚军在函谷关虎视眈眈,我秦军本就男丁所剩无几,兵员捉襟见肘。就算新兵操练完毕,主要是驰援函谷关,十五六岁男丁还需回家种地,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征召从军。倘若再分兵北上,若楚军全力猛攻函谷关,又当如何?”
丞相的说话很有分量,又十分有理,钟平哑口无言了。
那些反对的人,觉得自身理由不足,也不再出声了。
邹离道:“丞相所言甚是,是下官考虑不周。”
偌大的麒麟殿重新安静下来。
最后,子婴道:“寡人亦赞同丞相之言,既然众卿无异议,就这么定了。”
战略撤退确定下来后,再商议具体如何撤退。
有人建议,等开春天气转暖后再撤退。
尉缭、王元等人建议,敌军若要用兵河套之地,很有可能是在二三月转暖后,需趁着冬天时尽快撤退,并且冬天黄河结冰,过河方便,冒着严寒南下虽然辛苦些,但必须尽快行动。
最后,由子婴拍板,按照尉缭提议来做。
决定好南撤时间后,又再商议着如何撤退、撤退到长城以南后如何安置,方方面面有许多细节要处理好。
早膳时间到了,内侍们搬来饭桌,把饭菜端入,子婴跟臣子们一起吃饭。
上次在麒麟殿跟臣子们吃饭,主食是小米饭,这次全部改为大米饭。
朝臣们都是有身份的人,大多数人尝过大米饭,其中还有个别喜欢吃大米饭。
用过早膳后,内侍们收拾碗筷,把桌子搬走。
内侍刚撤走,郭佟就出列道:“大王……”
子婴做出手势制止,说道:“等等,寡人内急,去去就来。”
子婴确实是内急了,他快步从小门出去。
麒麟殿旁边有个小屋子,内侍取来屎盆子、尿盆子,这是君王或权贵人家才有人专门服侍,普通人大小便只能上茅厕。
便后,内侍再把盆子端走处理。
子婴回到麒麟殿后,再继续商议政事,把河套军民南撤具体事宜确定下来。
然后,再汇报或讨论其它事情。
在两个月前,骆甲已前往陇山地区,已精心挑选出五千步卒转为骑兵,由骆甲训练着。
目前,大秦仅剩数千骑兵,重新扩充骑兵,关系到秦军未来军力。
少府郭佟汇报,自从巨鹿之战失利后,秦国不被许多人看好,商人数量减少很多,商税收入锐减。
这两个月来,商税收入已略为恢复。
目前,商人主要是在秦地境内从商,连接秦地和外地的出入通道已被阻隔。
因为秦国危急,去年秦地境内物价上涨了很多。
不过,秦国实行盐铁专卖,盐和铁由朝廷掌控,对于小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亦禁止私自买卖,通货膨胀并未动摇经济根基。
尉缭任丞相后,采取措施平抑物价,已经初见成效。
隔了两个多月,秦王才回来上朝,政事比较多,耗时甚久,期间有臣子要去大小便,在麒麟殿不远,就有专门的厕所,方便如厕。
一直到傍晚时分,才讨论完毕。
最后,子婴道:“众卿家,可还有事要奏?”
宗正曾奎出列道:“大王年已十八,当成婚立后了。”
此言一出,有许多臣子出言赞同。
古代的君王,成婚和诞下子嗣,不仅是家事,更是国事。
十八岁还没有结婚,在这时代已经算超龄了,只是子婴刚即位时情势危急,大家关注的是大秦生死存亡。
一般情况下,古时的婚姻是由父母决定,男人的正妻,大多不是自主选择。
不过,子婴的父母皆已不在,他可以自己做主。
尉缭道:“大王,册立王后,事关重大,可从功臣和现任大臣家中挑选,选出最为贤良淑德之女子。”
这是古代君王选妃一个常用的方法。
说到这里,众臣顿时思维活跃起来,试问谁不想跟国君搭上姻亲关系?更何况是选王后。
那些家中有适龄未嫁的女儿或孙女的,都琢磨着要进献给大王。
最郁闷的要算家中有女儿刚出嫁不久的,要是迟点决定婚事,就能参与选后了,只能怨自己运气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