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小说网 www.tianyibook.la,最快更新大唐封魔录 !
原来阿奴越胡人早已不满小勃律王和吐蕃人的苛政欺压,阿奴越城主听斥候来报,数万*从天而降,又惊又怕,两权之下,赶紧主动派出人马请降,迎接大军入城。
*不战而胜,顺利进驻阿弩越城,高将军先命人修建了回返坦驹岭的道路,以防后患。次日便命席元庆将军带了一千余众,来到孽多城下,假称借道前往大勃律。
守城的将领都是吐蕃的死忠,哪肯打开城门。席元庆只得依照高将军的计策,亮出满载的珠宝绸缎,并持了诏书说是有皇命在此,才将众人安抚下来。
城门大开,席元庆立刻俘虏了出迎的守城将官,引兵杀入孽多城。小勃律国王听闻*杀来,带了吐蕃的公主趁乱逃出城去,隐入深谷,不知所踪。
将军率主力杀来时,不见小勃律国王和吐蕃公主,急命席元庆率轻骑赶往六十里外的娑夷水,斩断娑夷桥。
时也。运也。毁桥一战,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席将军说起来都脸色如霜,不住的说后怕、后怕。
原来那一日,席元庆带人刚刚斩断娑夷桥,不及一炷香的功夫,就见对岸山谷里旌旗浩荡,一队吐蕃大军急速杀来,但看前面的先锋骑兵,就有万人之巨。大概吐蕃人也发现了娑夷桥出了变故,人马急催,飞沙走尘,大军如狂云般席卷而来。
吐蕃大军还是不甘心的杀到了娑夷河岸,眼看着已经垂落山谷的藤桥和一小股*在对岸得意狂啸,吐蕃军顿时骚乱起来,叫骂声不绝于耳,百十个弓箭手冲到阵前,气恼的一阵乱射。奈何娑夷川近四百余步宽阔,箭雨一阵阵落进娑夷河中。惹得*士兵更加狂笑不止。
观望了一阵,吐蕃军终于退去。重建藤桥不是朝夕间可以完成的,席元庆料定敌人不会去而复返,遂领兵回了孽多城,只是一路上,不禁想到,如果稍晚一刻,吐蕃人杀来,我*数万弟兄,恐怕都要埋骨雪山了。
吐蕃军退去,高仙芝下令全境搜罗小勃律王的下落。不经两日,小勃律王自己便带了吐蕃公主等一干王族大臣出来,向*乞降。
只道是,*大破连云堡,消息不日便传来孽多城,小勃律王当下飞鸽传书,向吐蕃求援。他倚仗着吐蕃的后盾,自是未曾远走,只选了一处山谷中的洞窟躲藏,只待吐蕃援军杀来。却不曾料到,高仙芝用兵如神,又有天助,顷刻间攻陷了自己的王都,又斩断藤桥,迫使吐蕃退军。知道大势已去,小勃律王只得出来乞降。
小勃律平定,*天威大震。之后,扶菻、大食等西域诸胡七十二国纷纷归附大唐。诸胡更由衷的钦佩高仙芝翻越葱岭一战的厉害,称其为葱岭之王。
也许,就是在那之后,将军就变了。
大军凯旋的中途,在疏勒镇,高将军听从了封常清的建议,既然这道旨意乃是当今天子命王廷芳直接传召,倒不如立即起草捷报,由王大人直接上报朝廷。个中意图,高仙芝自然明白,当即令封常清亲自起草了奏章,并为王大人封了一份重重的厚礼。
甚至连监军边令诚,都积极唱和此事。他和高仙芝将军的关系,真是令人不解。
这样做,果然还是引来夫蒙灵察节度使大人的嫉恨,甚至公然破口大骂高仙芝将军是个吃狗肠的高句丽奴才,不断责问,可还记得是谁一步步提拔,给了他今天的地位。
夫蒙灵察话语激烈,将军感念旧恩,只得忍耐下来。还是那个边令诚,巧言上书长安,从中周旋。最后夫蒙灵察调去了长安。高仙芝升任安西四镇节度使。
高仙芝一经升任节度使,便大肆提拔奖掖了众人。尤其封常清,更任命为庆王府录事参军,节度使判官,赐紫金鱼袋。不久又加封朝散大夫,专管四镇的仓库、屯田、甲仗、支度、营田等事宜。后来,将军每次出征,常令封常清为留后使。微末军曹如今平步青云,真不枉其当年苦苦自荐。
天宝八年,高仙芝入朝,加特进,兼左金吾卫大将军同正员。
甚至就连玄宗皇帝,都被高仙芝的热情所感染。短短数年内,大唐不断在西域兴兵作战。为日后的劫难,埋下了祸根。
天宝九月,高仙芝率军大破竭师国,俘虏竭师国王勃特没。唐朝改立勃特没哥哥素迦为王。
同年,高仙芝上报长安,诬告石国国王“无番臣礼”,兴兵讨伐。
石国都城拓折城,是丝绸之路上著名的绿洲国家,农业发达,国民善于经商,富甲一方。那俱车鼻施国王继位后,对大唐恭顺真诚,多次派遣使者敬献朝贡,更派太子怀恩到长安朝觐。
感念那俱车鼻施国王的忠诚,玄宗皇帝特封其为怀化王,赐丹书铁券。
高仙芝率军杀到,假称派使者护送那俱车鼻施前往长安请罪,作为与石国约和的条件。
那俱车鼻施觉得自己有免罪铁券,不怕到长安面对玄宗,竟天真的允诺下来,与高仙芝派遣的所谓使者去了长安。
石国顿时群龙无首。高仙芝随即引兵袭卷了拓折城,俘虏石国部众不说,更纵兵烧杀抢掠,老弱病残都不放过。仅有太子怀恩领少数人马逃往了诸胡各部。
那次劫掠石国,高仙芝掠走蓝绿宝石十余斛,黄金五六骆驼,牲畜杂货无数,都装进了高家私人的府库。
当时所杀的,除了石国的百姓,还有不少逗留在石国的昭武九姓胡商,高仙芝竟在上报朝廷的奏章中大书:破九国胡。
不仅如此,从石国回军途中,高仙芝又污蔑突骑施反叛,顺道灭了突骑施,俘虏了移拨可汗。和石国一样,突骑施也是与唐朝关系最亲密的国家之一。
高仙芝横扫西域,灭一国,如踏杀蝼蚁,不可谓不威风。却也大大减损了唐朝在西域的德望。
天宝十年正月,高仙芝入朝,献其所俘获的突骑施可汗、吐蕃酋长、石国王、朅师王。那俱车鼻施、移拨可汗行至长安的西北的开远门时,便被处斩。
可怜那俱车鼻施连玄宗皇帝的面都没见,就不明不白的死了。据说,谏言皇帝立即处死二王的,正是内侍边令诚。
好大喜功的玄宗皇帝,此时更是高兴,甚至飘飘然以太宗自比。
高仙芝功勋卓著,加封开府仪同三司。
不仅玄宗连番赐宴,乃至整个长安城都热闹起来。高仙芝和他的部众们一时成了长安城的红人,不仅朝中大臣巴望着与这位西域之狐酒宴结交,许多边军节度使也是连连邀请。
华清池的酒宴上,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多次向高仙芝示好,希望能过府一叙。都被边令诚挡了下来。
因为监军有功,边令诚一时间也成了人物。唯独不甚理解,他为何几次三番阻挠高仙芝与安禄山的私下会面。
就在君臣人等一派欢喜的时刻,接二连三的流言不断袭来。
西域诸胡纷纷上书,要求严惩刽子手高仙芝。
原来,自打高仙芝灭了石国、突骑施后,诸胡心中就已惴惴不安。后来石国王子怀恩逃往诸胡,不断诉说高仙芝的贪婪狡诈,以及大唐的背信弃义,诸胡更是怒不可遏,竟然暗中串通了大食,意欲反唐,围攻安西四镇。
更有甚者,说是高仙芝早有不臣之心,已经私自筹备军马器械多年,这几次灭石国、突骑施,根本就是为了掠夺财富,作为反唐的军资。
当时的玄宗皇帝表现出莫大的宽宏。并没有追究高仙芝等人的罪责,也没有再多奖掖。
不久后,玄宗任命高仙芝为武威太守,并代安思顺为河西节度使,意欲将高仙芝调离西域,安抚诸胡。
安思顺当然不愿意离开自己经营多年的地盘,与下属演出了一场“割耳捴面”的戏码,众部将苦苦哀求,不舍安思顺离任河西。朝廷只得改任高仙芝为右羽林大将军。
连番变故,高仙芝顿时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愁眉不展。纵然机智如狐,骁勇如虎,此刻自己身在长安,也是无可奈何。
很快,大食军队意欲来犯的消息传到长安。
还是边令诚从中周旋,拉拢了一帮老臣,向玄宗皇帝进言:高仙芝熟识西域军事,此刻西域之乱,唯高仙芝可解。这才保住了高仙芝安西四镇节度使的位子。
军权,再一次回到了自己手里。可是,那些日子高仙芝的愁绪不但没有解开,更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原来姿容俊朗的脸上,变得隐晦压抑。
那一天,来了一封给高将军的信。信很奇怪,那只是一个锦囊,拿在手里一捏,里面装着的应该是一件玉佩之类的物件。来者却说是给高将军的信,让我原话传达。
更奇怪的,那是一个小道姑送来的,交代完,施了礼,转身就走了。
高仙芝打开锦囊,没有字纸,只有一块玉佩。他呆立在那里,许久没有说话。
第二天一早,他简单交代几句,独自打马而去。
跟随将军这么多年,那是第一次,见他一人独自出行。没有怒马鲜衣,没有英姿勃发的少年扈从。看着他孤独远去的背影,顿时觉得万千繁华,不过一场烟火。
我想他一定是去见了谁,只是不知道那是何等的人物。竟令这位爱惜羽毛的将军,便衣独行。
他回来时,不见了连日来的愁云,甚至流露着喜悦与坚定。记得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对边令诚开始变得冷漠,甚至抗拒。
很快,玄宗皇帝做出决定,由高仙芝领兵抵御来犯的大食军团。
原来,就在我大唐积极经营西域,与吐蕃人争夺对西域的控制权时。在西方的*世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白衣大食建立的倭马亚王朝被推翻,更为雄心勃勃的黑衣大食建立了阿拔斯王朝,不断向东方扩张。
石国王子怀恩在西域诸国的游说,起到了巨大的煽动作用,诸胡纷纷倒戈意欲对唐作战。
阿拔斯王朝的东方总督,艾布?*认为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欣然应允了怀恩王子的请求,并派兵助其守御怛逻斯城。
回到龟兹的高仙芝,驰骋在西域的大漠山川间,如蛟龙入海,迅速恢复了往日的雄风。
高仙芝决定先发制人。
不过,当将军率领着汉、番军大军三万余人,翻葱岭,越沙漠,来到怛逻斯城下的时候,已是七月。大军远袭奔走,百余日。
怛逻斯城内早已有大量阿拔斯军驻守,敌军坚守不出。一时难以攻克,*只好围城而战。
怛逻斯城,城基全是山岩,根本无法打通地道通向城中。
怀恩王子又熟悉高仙芝的战法,知道他有三百蜘蛛战士,攀墙登城十分了得,因而早已加强了城头的守卫。是以三百名蜘蛛战士,数次冲锋都被打退下来。
数日来,怛逻斯城久攻不克,蜘蛛营死伤殆尽,眼下实难想出有效的破城之法。高仙芝不由得焦躁起来。毕竟自己孤军深入,百余日行军,远征作战,已是不利。后续的粮草补给,要翻越葱岭、沙漠,也是困难重重。如果真的陷入消耗战,对*来说是致命的。
深夜,高仙芝一声叹息,一张脸渐渐变形,好像随时他都会变成一只狐狸。
边令诚更是焦躁不安。自从那次高将军单独出去见了某人后,他就一直在有意的疏远边令诚。此番远征不比以往,过了葱岭一路上就酷热难耐,他早就一肚子牢骚不满。大军围城又数日不克,孤军深入异国腹地的恐惧,更让难以招架,帅帐里满是他的聒噪谩骂。听得众将官咬牙切齿。
这天夜里,他终于忍不住了,把众人支开,独自拉了高仙芝在帅帐里嘀嘀咕咕。
我守在帐外。高将军似乎一直没有出声,边令诚也是压低了嗓子,只是偶尔他急躁起来,听了几句。
他们的谈话,不欢而散。